新时代的教育画卷上,思政课承担着绘就学生精神世界底色的重要职责。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呼唤每一位教师树立“大先生”风范,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铸魂。尤其在思政课堂上,教师要以炽热的情怀和深邃的思考,激发学生明德修身、矢志报国的热情,引领青年一代朝着理想与信念的高地进发。
升格思政课堂,首要是“立心”——以信仰之光,照亮青春航道。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风气面貌。“立心”,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意味着,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触动,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精神觉醒。
聚焦教师职能,关键在“铸魂”——以大先生之责,培育时代新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熟知党的历史;更需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将知识融入课堂,以德立身,以情动人,以智启思。这样,方能引领学生们理解“明德知耻”的深刻内涵,树立“国之大者”的责任意识。
落实课程意义,核心在“实践”——以知行合一,书写青春华章。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从校园走向社会,从书本步入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国情、民情,是思政教育的生动一课。无论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还是科技创新、文化交流,都是让学生深化对国情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学会“怎么看”,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干”,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蓄力储能。思政课的舞台绝不止于课堂,而在于广阔天地间。
“君子之教也,喻诸德而勉其志,非徒使之闻也,必欲其行也。”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思政课的滋养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彭昕蓓(武汉新洲)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