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主“狂飙兄弟”在江苏省连云港蔬菜海鲜直销市场遭遇“鬼秤”,交涉时被围堵,手机也被抢走。无独有偶,南京打假博主在揭露商贩使用“鬼秤”时遭围堵,市场管理人员抢夺并摔坏手机,诸多鬼秤”乱象引发舆论哗然。
电子秤作为常见的称量器具,事关交易公平和民生利益。所谓“鬼秤”,就是指商家使用计量不准确的秤。鬼秤背后,是商贩对利益的贪婪追求,商家通过技术手段操控电子秤,铤而走险赚取黑心钱。诚信是市场的基石,鬼秤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也破坏了地区消费市场的信誉和秩序,滋长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消除“鬼秤”乱象,消费者要积极行动起来。“鬼秤”具有手段隐秘、随机性大等特点,消费者自身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商品时,可以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如遭遇“鬼秤”,不要因金额不大而放弃投诉、维权,要有“锱铢必较”的校真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消费预警作用,及时向市场管理方和相关部门举报。
消除“鬼秤”乱象,市场方要负起管理之责。既然是市场管理方,就负有管理之责。市场方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强调,强化商家守法经营意识,通过设置公平秤、设置投诉快处机制,完善消费者维权保护通道。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易诚信红黑榜、市场准入门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商家的违法成本,同时,重视消费者的诉求反馈,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让更多人以“社会监督员”身份去挖掘线索、发现问题。
消除“鬼秤”乱象,需要监管部门利剑高悬。要从源头准入环节治理鬼秤,优化出厂标准、行业标准,强化对电子秤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强封装”“拆解留痕”“数据联网”等硬性要求,真正筑牢防范鬼秤的技术防线。要加强技术监管,严格规范商家使用电子秤等计量器具,对集贸市场的计量器具实行“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检定”“统一轮换”。商家缺斤少两,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还要受到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乃至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同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通过记录和公示商贩的失信行为警示其他商贩,形成有效震慑。通过监管和处罚双管齐下,让商家充分权衡违法的风险和成本,进而规范自身的市场行为。
“小计量”里有“大民生”, 整治“鬼秤”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须之举。“鬼秤”事件中,网红博主自身流量所引发的大量关注,既是充分暴露缺斤少两违法现象的切口,也是整治市场、修复诚信、重建城市形象的契机。只有监管部门、消费者、市场经营者等各方都行动起来,合力破除这一破坏市场秩序的顽疾,才能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为城市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凝心聚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唐晓仕(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