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全周期”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4日18:5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要求。组织部门要拿出务实举措,在“进得优”“干得好”“有奔头”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优秀、人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注入持久动力。

在“进得优”上下功夫,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基层治理模式经历了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的迭代升级,基层治理格局的变化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党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领导,从源头优化调整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招考招录,招聘一批热爱社区事业,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从事社会工作、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善于开展群众工作的新人,为社区工作者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要注重发挥“红色头雁”引领作用,坚持政治标准,选优配强社区书记,建立健全社区书记后备人才库,注重从优秀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培养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后备力量。

在“干得好”上下功夫,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本领。社区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强不强、“幸福指数”高不高。要教育引导社区工作者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升群众工作水平,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努力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持续为社区赋能减负,理清社区工作的权责清单,推动资源、服务、平台有效下沉社区,让群众办事省心又省力。

在“有奔头”上下功夫,拓宽社区工作者成长空间。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各种利益诉求的“交汇点”,要想社区治理得好,关键要让对居民群众有感情、对社区工作有情怀的社区工作者“留下来”,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区工作者既有施展的平台,又有成长的机会。要大力宣传社区工作者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度和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爱护社区工作者的良好氛围。要畅通社区工作者晋升渠道,建立社区工作者成长链条,在进行基层公务员招录时向社区工作人员倾斜,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健全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体系,把群众的真实感受作为评价工作的第一标准,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考核的科学化水平。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只要加强“全周期”管理,坚持久久为功,千方百计,就一定能够锻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姜明顺(武汉硚口)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