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培养,总是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只有找准产才融合的契合点,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智慧与才能,最大程度释放以产聚才的虹吸效应,形成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抓住“人”这个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实现新跃升,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发展主动权。
坚持党管人才,强化产才融合“引领力量”。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党对人才培养中的“指挥棒”作用,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抓好乡村振兴等其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人才发展格局。譬如,完善党管人才格局,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建立领衔重点人才项目、联系重点专家人才制度,增强既抓产业又抓人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行业主管部门摸清各自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做到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协同思考、产业资金与人才资金协同投入、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宏观指导、统筹协调作用,推动业务部门、用人单位、市场资源等有效整合。聚焦基层产才融合工作面临的服务精准性、政策执行力、环境吸引力等方面突出难题,实现政策“梯队全覆盖”、服务“环节全覆盖”、人才“周期全覆盖”。
提升引才质效,塑造产才融合“品牌效应”。“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要为地方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力量,就要让人才看到一个地方宽广的舞台、光明的前景,不仅要让他们有去的意愿,更要为人才提供成长的沃土,让他们在地方发展中真正地成长,收获事业上的成功,让更多的人才汇聚起来,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发挥智慧,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譬如,建议让企业更多参与人才精准引育之中,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对接企业、高校就业部门和人力资源机构,强化校院企地战略合作,做实挂职、项目合作等,放大柔性引才效应;行业主管部门强化对企业管理、高技能等人才的培育,加大对乡村电商达人等新农民的扶持力度,广泛开展产业人才培训,组织“名师带徒”“技能比武”活动,加强人才资源储备;聚焦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政策、持续跟踪问效,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人才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和流程再造,将服务贯穿人才“引育留用”全过程。
打造“发光”舞台,激发产才融合“创造动能”。人才引进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关键在于打造适合干事创业的“软环境”,把人才放到最为合适的岗位。让人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方能实现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譬如,积极搭建吸纳集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进建设成果转化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常态化提供科技合作服务,加速推动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做好配套服务,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主动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人才安置方面的实际困难,打消人才后顾之忧;加大表彰激励力度,健全人才荣誉体系,定期推选优秀人才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让广大人才有归属感更有荣誉感。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让我们紧紧聚焦产才融合,不断探索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和具有竞争力的新时代。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秦晓岚(中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