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一个承载着青春梦想和知识渴望的殿堂,本应是一片宁静、温馨的学习乐土。然而,时不时曝光出来的校园霸凌事件刺痛社会大众神经。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其中“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遏制校园欺凌的有效制度抓手。
校园霸凌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持续、重复发生的伤害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言语攻击、身体暴力、社交排斥、网络欺凌等。一份2018年—2021年对全国1.3万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19.9%的学生会卷入校园欺凌事件,其中受欺凌者占16.2%,欺凌者占0.9%,既是欺凌者又是受欺凌者的占2.8%。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校园霸凌事件被曝光出来。它们给受害者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痛,更严重的是心灵深处的创伤,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为何校园霸凌屡禁不止?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学校管理的疏忽,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关心也不够,导致孩子在遭遇霸凌时无处倾诉;有些学校对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细致,未能及时发现并干预霸凌行为;还有受互联网中不良文化影响,导致对弱者的漠视,潜移默化中助长了霸凌现象的发生。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首先,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应当承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正义感,教导他们尊重他人、友善相处。其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理机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设立匿名举报渠道,保护受害者的隐私,确保霸凌行为得到及时制止。再者,社会层面应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一个反对霸凌、倡导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
根治校园霸凌,考验着我们的教育理念、社会道德和法律意识。面对这一挑战,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当看到或听说校园霸凌时,不要选择冷漠或回避,要勇敢地站出来,伸出援手,给予受害者以温暖和帮助。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受到欺凌时保护自己,寻求帮助。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他们代表着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力量,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将直接决定国家的未来走向。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根治校园霸凌,需要你我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没有恐惧、没有伤害的学习环境,让校园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鑫(湖北宜昌)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