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夜购、夜食、夜游,夜经济发展势头持续攀高,多元化、品质化的夜间消费市场进一步满足人们需求,炎炎夏日,经济在夜间迸发活力。今年五一,已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7257.5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增长6.9%。
当前夜间消费需求全面恢复、夜间旅游供给持续扩容,各地纷纷出台促进夜间消费政策,各类“不夜城”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长远来看,夜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从立足实际、完善配套、提升质量等方面着手改善。
因地制宜,去同质化,展现夜间新业态。发展夜间经济需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固有思维,立足自身实际和百姓需求,让夜经济实现去同质化。一方面要立足历史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消费市场,通过着力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消费资源,结合当地文化打造一个“有内涵”的消费场景,避开大牌景区,将文化以碎片化的方式融入夜市。另一方面打造城市文化,积极发现并培育地方夜间特色文化,通过美食、美景、生活节奏、城市风貌等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将游客从物质体验中转换成精神享受。比如,武汉充分利用延续百年的轮渡,将夜游长江的游船增加到15艘,用游船结合长江夜游和演艺的方式等展示楚文化,充分展现武汉夜间新业态。
多方合力,提升服务,展现夜间新体验。打造夜间经济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和管理智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提升“硬实力”,优质的夜间交通是发展夜经济的重要保障,通过优化夜间公交线路、增设公交车和出租车数量、强化交通管理等。比如宜昌在城区夜市18条路段施划597个“潮汐车位”,保障城市出行通畅、停车便利。提升“软实力”,发展夜间经济还需注重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做好有温度的民生管理,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保障游客、消费者、经营者的安全和消费体验,用贴心服务获取人们对城市的情感认同。例如对城管执法部门从事食品销售的摊贩实行“一桌一桶、一摊一桶”要求,公安部门加强夜间“警蓝”安保巡逻,城管委统筹环卫增设保洁人员和提高垃圾清运频次等。
招引项目,打造品牌,展现夜间新场景。夜间经济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业态之一,已成为经济增长、内需扩大、城市复兴的新引擎。打造夜间经济,不能一蹴而就、竭泽而渔,需从加大优质项目的招引着手,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招引优质项目和优秀团队,可围绕音乐节、美食节、艺术节加强夜经济的运营与推广,同时加大知名品牌入驻,打造夜经济商业集聚区,将可玩可看和全时全域全年龄段齐聚于一身,使夜经济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场景。例如,五一期间,唐城游客量突破20万,打造的穿越盛唐城、实景剧本游等夜间活动,持续拉高了游客参与体验感,为襄阳夜经济增添太多活力。
夜经济是城市消费转型升级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美好体现,期待各地在发展夜经济时围绕新意,做出新“夜态”,激发夜经济增长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蔡屹博(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