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武汉市推进商业航天突破性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吹响了武汉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冲锋号”。作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的武汉商业航天基地,“中国星谷”,近年来以火箭、卫星制造企业为引领,建成火箭、卫星、磁电、行云等四大产业园,实现星、箭、云和航天材料“齐聚”的格局,已然成为武汉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据统计,2023年,中国航天共实施67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达155吨,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亮眼”数据的背后折射出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巨量需求,而商业航天完美承接了这一“井喷”式的发射需求。此外,正在实验阶段的可重复使用技术未来将会大大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成为各地实现“太空掘金”的重要选择。“中国星谷”瞄准这一重大契机,奋力开展运载火箭和卫星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天”而行。
“纵”向深耕出精品,“星谷”火箭频“出圈”。截止目前,“星谷”牌火箭已成功发射20多枚,顺利将60多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热试车成功。基地生产线已完成数十颗卫星下线,成为兼容1000公斤以下各型卫星生产的“造星工厂”,具备年产240颗小卫星的批产配置能力。产业园研制的“快舟一号甲”火箭目前已成为我国现役发射次数最多的固体运载火箭,每年最高可产出50枚。
商业航天产业的“朋友圈”有多大,发展的“通道”就有多宽。“中国星谷”正同步发展商业航天与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高端产业的融合,“横”向延展开放的、可扩展的创新型产业链,加快商业航天科技成果转化。武昌船舶重工、华夏精冲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以承揽工装加工、工艺焊接等方式融入航天产业链,并通过完善航天质量文化和打造航天工业标准,推进产业升级。
68.8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了东部产业核心区、中部商务中心区、西部产业配套区、北部生态创新区四大板块。未来,“中国星谷”还将按照武汉市人民政府有关要求,与武汉经开区、江岸区、黄陂区等地结合实际差异化布局建设“航天+”示范产业园,推进特色延伸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全国商业航天产业高地。
如今,作为“四谷”之一的“星谷”名字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有影响力。站在“星谷”的核心区域放眼望去,区域产业设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一座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宜业、宜居、宜游的航天产业新城正阔步“走来”。“中国星谷”抢抓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在商业航天这条创新赛道大步迈进,全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以一“谷”之光为长江经济带全局发展添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志华 (武汉新洲)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