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筑牢反诈“防火墙”,织密民生“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2日10:2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中央宣传部、公安部于6月24日联合启动以“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为主题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在网络社交、在线购物日益活跃的当下,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愈加频繁,打击网络诈骗,是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需要。

全面推进反诈宣传,树牢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好“网格化”优势,推动反诈宣传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发动社区、网格员、片警、志愿者等走村入户,开展“扫楼式”宣传,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案例讲解”“手法解析”等形式,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害群体的宣传教育。针对虚假的微信小程序、刷单返现、转账返利等诈骗新形式,对学生、财务人员进行重点宣传。要抓好重点社交平台,做好针对性反诈宣传广告,精准推送给相关人群。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深入实施技术防护,强化防诈治理。一是打好个人信息保护战。个人信息泄露往往是诈骗案件频发的关键因素和背后推手。要推进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及时更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从转变治理思路、强化行业相关行为的监管,到强化法治保障,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环节。二是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成果,推动反访识诈防范关口前移,针对当下频现的AI诈骗,整合技术优势,与时俱进、迭代升级,持续推进网络空间监督管理工作。三是深入推进“断卡”行动,进一步提升诈骗分子的作案成本,遏制电信诈骗活动。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互联网账号的法律责任作出警示,通过技术手段做好新号监管防护和反诈提醒,进一步强化民众反诈骗意识。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形成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协同联动的长效机制。

加大反诈惩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一方面,要重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对现行案件快速侦破,从严处罚,没收违法所得。除了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还要涉案人员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让诈骗分子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对涉诈黑灰产要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打击治理,对贷款、刷单、虚假投资理财、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等产业实施集群打击,严打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提供转账洗钱、技术平台、设备维护、引流推广、人员招募等服务的组织和人员。

加快反诈响应速度,提升工作成效。紧盯预警劝阻、紧急止付等关键环节,全力构建并推广秒级响应的三快工作模式:以“快联络”的基础,用“快流转”的方式,达成“快挽损”的目标。在反诈时间上做“减法”,建立“快速打击取款,挽回群众损失”和“抓一个,追一笔,查一级”的侦办模式。对被骗资金做到应查尽查、应冻尽冻,在时间上跑赢犯罪分子,尽量为群众挽回损失。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天下无诈,是人民群众心之向往。期待以此次“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筑牢反诈“防火墙”,守护好群众“钱袋子”,形成全方位打击治理诈骗犯罪的社会氛围,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唐晓仕(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