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也是最让老百姓放心、安心、暖心的“撑伞人”。然而,随着社会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各类矛盾交织重叠,执法环境越发复杂严峻。为了守护一方平安,公安干警除了要大胆直面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还要小心应对别有用心者诬告、诽谤等牛虻般的叮咬啃噬。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通报5起澄清正名典型案例,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据了解,2023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持续严打各类侵害民警执法权威的违法犯罪,最大限度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和合法权益,累计为受到不实投诉、诬告、诽谤等不法侵害的256名民警辅警澄清正名。
澄清正名,“澄”的是事实,“正”的是士气。包括公安干警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消除影响,一方面可以让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抛开顾虑、挺直腰杆,以饱满的热情再次出发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护广大党员干部合法权益和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近年来,湖北省着力织密制度之网,陆续印发《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为受到不实举报干部澄清正名工作办法》《湖北省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办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树立起“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鲜明导向。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湖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开展澄清正名723件750人次,切实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党员干部遮风挡雨、撑腰鼓劲。
如果说澄清正名是为撑伞者撑伞,那么查处诬告就是向诬告者亮剑。“一封信、几毛钱、查半年”,这既是一些群众对信访举报的戏谑调侃,也是失实诬告危害的真实写照。信访举报是群众反映问题、监督权力的重要渠道,但一些别有用心者因一己私欲,不惜捏造事实、颠倒黑白,假借举报之名行诬告之实。这些诬告事情虽小,却很难查清,危害极大,不仅严重扰乱举报秩序,浪费监督执纪资源,还会污染局部社会风气,破坏政治生态,影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湖北省纪委印发《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办法》《湖北省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为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建章立制,亮明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狠刹恶意诬告歪风的坚决态度。湖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做好澄清正名工作的同时,严厉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并明确区分错告、误告和诬告陷害,依规依纪依法向诬告陷害“亮剑”。2024年一季度,湖北全省共查处诬告陷害案件17件,有力震慑了妄图通过不实举报诬告“使绊子”“下套子”的不法行为。
澄清正名,激浊扬清。随着各地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工作持续深化,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的良好政治生态日益巩固,广大党员干部定能无惧风雨、斗志昂扬,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书写海晏河清、时和岁丰的美好生活图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柯娟娟(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