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这个夏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体育界的盛事——奥运会。值得期待的不仅是运动健儿的成绩,更是处处可见的“中国制造”,历时16载,“中国制造”正从“耐造”迈向“智造”。
匠心独运显中国,制造精品耀神州。2008年北京奥运会发放的背包是一款简单实用的媒体包,2010年新华社记者将这款包包背到了南非世界杯,这款背包又被各外国记者背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直至今年巴黎奥运会仍出现背着这款包的身影,外国的媒体朋友们夸赞其为是最好的、最实用的、最结实的媒体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外套历经16年,颜色依旧鲜艳,中国制造的产品,经历了全世界的检验,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与好评。
匠心独运巧思量,中国制造谱新篇。三门峡市非遗瑰宝“豫西剪纸”“仰韶彩陶”赴巴黎奥运会出征仪式;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奥运乒乓用球质量标准远超赛球要求,成为巴黎奥运会乒乓球供应商;中国制造的乒乓球台表面经高分子特殊处理让球台的摩擦、弹跳效果更佳,球台底部结构进行内收,给轮椅运动员留出更多空间,兼顾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双重用途;河北英利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下称英利奥公司)自研的SES橡胶材料制成的地板铺向了巴黎,铺到了篮球场馆,成为了三人篮球项目的官方地板;巴黎奥运会赛事中柔道、摔跤项目的运动垫也均由中国企业提供;瑞豹自行车成为首个登上奥运会自行车竞赛舞台的国产品牌,进一步打破了欧美品牌在高端运动自行车制造领域的百年垄断;国产艾比森因其LED地板屏将让世界再次拥有美妙的观赛体验;由桐乡瑞丽家纺生产的3000套懒人沙发已入驻奥运村;80%的奥运会吉祥物“弗里热”都是来自中国义乌。从赛场内到赛场外,从比赛器械到奥运周边……满眼的“中国制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走向国际体育舞台,为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匠心独运巧天工,中国制造展华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高速发展,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万亿元,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已成为规模体量大、门类体系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和666个工业小类,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已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制造再到配送物流的完善供应链体系,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成本,提升了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中国制造正由大国向强国跃迁。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也是展现体育器材创新和国际领先标准能力的舞台,中国企业以高质量的体育产品,为全球体育赛事提供更坚实、更充分的产品支持和服务保障,充分凸显出“中国智造”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更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奥运会上一系列产品的丰富、创新,正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缩影。风雨兼程,大国制造步履铿锵,中国制造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奋力前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叶萍(江夏区“青苹果乐园”)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