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坚持党建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5日23:41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农村党员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党员群体,长期处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是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在破解“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唱主角”,成为基层一线“懂农业、爱农村、能干事、干成事”的的中坚力量。

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居多,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知晓面不广、理解不透彻,落地时候还差打通“最后一公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农村党员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残疾人福利、惠民殡葬、高龄津贴等内容,用接地气、有活力的语言,面对面、零距离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多措并举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切实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满意率,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转化为村民发家致富、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农村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带头做好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建农家书屋、兴建农耕文化展览馆、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以勤劳朴实、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创新创业的精神气质,感染身边的人,引导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风尚。

为确保和美乡村建设成果的持续巩固和提升,必须深化村民自治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农村党员来自农村,深知春种秋收夏管冬藏的辛苦,更能体会柴米油盐就医就学的不易,应当愿意听且听得懂村民的心里话、牢骚话,当一个优秀的倾诉“树洞”。在“面对面”中,详细了解村民的身体状况、家庭收入、政策保障等方面情况,以及在就医、入学、就业、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家门口”式的调解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和房前屋后小事,以实际行动回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保靶向发力,将“民之所需”化为“治之所向”,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从而共同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涂亚娟(武汉江夏“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