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下好监管“本手棋” 破除直播拆卡“围猎局”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3日15:0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吃小浣熊干脆面、集水浒英雄卡”是属于80、90后的童年回忆。而当下,这种集卡牌游戏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得疯狂,为了集齐某主题全套动漫卡,他们甚至整盒整箱购买后“拆卡”,部分稀有卡片最贵的一张能卖到上万元。而且这股“拆卡风”还从线下刮到了线上,网络直播间里“买家下单,主播代拆”的形式吸引了大量未成年人,而网络平台拦截未成年人的措施形同虚设,引起了不少担忧,这种直播间拆卡是否存在涉赌风险,导致未成年人成瘾且过度消费。

卡牌市场当前呈现出的现象不正常、不健康。从价格来看,一张流水线生产出的卡牌,却能卖出万元高价,其受众群体大多是未成年人,消费价格与消费水平明显不匹配。当商品价格远超价值,必然是供求关系失衡。卡牌市场起源于孩子们对动漫的喜爱和对特定人物的痴迷,商家瞅准了孩子们的“爱屋及乌”,刻意控制稀有卡片的发行量,人为制造稀缺、炮制天价。卡牌属于终端产品,流通到买家手中,不能再附加价值,再流出的概率就小了很多,即使孩子们想要出手这些天价卡牌时,也只能在孩子的群体中找到“接盘”对象。

卡牌是动漫IP衍生品,从性质来看属于玩具,针对孩子们开发出这片市场无可厚非,而且卡牌市场繁荣也能带动文化繁荣。就如同网络游戏一样,卡牌和卡牌市场也不该一味抵制,而该规范管理。该抵制的是那些扰乱市场秩序,不讲规矩不讲“武德”的商家、“炒家”。

未成年人在网络直播间买卡牌,责任是多方的,在商品合法的情况下,主体责任在于家长,因为毕竟是支付的发起端。就拿网络直播和网络购物来说,平台账号实行实名制,但也无法杜绝孩子拿家长的手机,偷偷钻进直播间,躲在角落偷偷支付,是家长的疏忽给了孩子操作空间。

当然,平台也有义务采取管控措施,阻断未成年人的过度消费付款。例如在未成年人消费领域,当发生大额消费时,平台增加人脸识别等额外验证措施,多一道把关,并不困难。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有这道验证,购买行为链条才完整,才能让法律要求落地,避免未成年人“购买容易退款难”等问题。监管也是重要一方面,从现在网络直播抽卡“一片繁荣”的情况,结合社会和媒体反馈来看,监管力度还未跟上这片新兴市场发展的蓬勃势头。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需携手并进,让直播拆卡回归理性与健康,让卡牌保留住童年乐趣,成为激发未成年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正面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尚孟琪(湖北当阳)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