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保障性住房托起青年人才“安居梦”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7日19: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今年上半年,作为三大工程之一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12.8万套(间),占年度计划170.4万套(间)的66.2%,完成投资1183亿元。一间房虽小,但是乘以960万平方公里和14亿人口便意义重大,关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若问及大城市的年轻人在哪方面花销最大,很多人会回答:“租房”。而租房往往附带着较大的风险,如合同问题、房屋质量问题等等。对于一些想要在大城市长期发展的人来说,租房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更多人会选择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购房。目前保障性住房政策对比之前的最大区别在于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保障性住房,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这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异乡打工人的购房问题,在陌生的城市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房产证,便也有了归属感。年轻人在异乡奋斗“扎下根”,不仅仅依赖租房,购房是最终的“定心丸”。有了一套房产兜底,年轻人才更能扎的下根、留的下来。

目前大部分城市已按要求报送了明年的建设计划和建设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将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建设地块,同时做好后续项目储备。政府下场保障的是房屋的供给和质量,也是一种决心,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炒楼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住房时代来临。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将趋向于稳定,而不是泡沫一般的虚高;房屋购买成为刚需,而不是投资需求。“买得到、租得起”成为“标配”,购房者是真正能享受到政策的“获益者”。

一举多益,他乡有月和“六便士”。保障性住房针对不同的群体,住房建设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对于外来务工者,房屋的选址距离上班的地方更近,破除“远、贵、难”痛点;对于应届毕业生凭借毕业证就可以申请保租房,不设其他门槛,保证其安心走向工作岗位。同时,注重保障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不让住房区变为只有睡觉功能的“睡城”“荒区”,而是“除去生存还有生活”。如杭州在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中,不仅注重住房本身的建设质量,还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用房、居家养老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同步在周边有针对性地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让人们在他乡既有月明的浪漫与归属,也有支持生活需求的“六便士”。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睿琪(湖北宜昌)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