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7日15:2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兴则国家兴。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融“绿”于“心”、融“绿”于“行”、融“绿”于“新”,凝心聚力擘画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动人画卷。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内心的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休闲惬意的轻描淡写,而是关系重大的国家工程,是我们实现永续发展的关键。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当好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先锋兵”,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引导,深耕网络阵地,积极发挥网络媒体“中流砥柱”“骨干力量”的作用,扩大生态文明思想“辐射面”,定好舆论“风向标”,发动人民积极参与,自觉维护,凝聚起全民共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以绿色的发展观为引领,从政策制定到产业升级,从城市建设到乡村振兴,每一个环节都需紧扣理念要求,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让绿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底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让绿色转型的“基础大盘”更加稳固。

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代代塞罕坝人实干苦干,薪火相传,以青春和汗水为京津建立起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为了修复长江流域的水生态,通过实施长江十年禁渔,逐步修复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河湖湿地保护等工程,长江流域重现“水清岸绿、鱼跃鸟飞”的美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绿色发展故事,无不警示着只有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创造经得住历史检验、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的绿色政绩。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干。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笃行不怠、久久为功”的持久恒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既敢于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又能够将扬长与补短、治标与治本、理疾与防患更好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勇当生态文明的“实践者”,甘当绿水青山的“维护者”。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招法新路径,把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脉搏,凝气聚神,主动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数据和数字化治理平台,摸清可开发的生态家底,以先进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助力生态价值开发挖掘,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绿色为盟,青山为证。从一个人到一处村落,从一座城到一个国家,都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抵达梦想、成就非凡。广大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一步一印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绿色绘出美丽中国更新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卢希(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