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册有典,薪火相传。近日,《荆楚文化史》丛书在武汉首发。这部6卷、长达300万字的鸿篇巨制,全面梳理了从史前到近代有关荆楚文化的资料典籍,系统展示了荆楚文化的历史源头、演进轨迹和卓越成就,为进一步研究荆楚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为荆楚文脉弦歌不辍、荆楚文明生生不息注入了活力,标注了荆楚文化研究的新地标,开辟了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成书的幕后,凝结着40余位专家学者团队的汗水心血,蕴含着“十年磨一剑”的匠心追求。编撰丛书的过程,既是传承荆楚文化的具体行动,也是发扬荆楚精神的生动诠释,呈现出一道坚定文化自觉的人文风景,彰显出一种扛起文化担当的宝贵品质,必将为荆楚社科界汇聚起自信自强、笃定前行的磅礴力量。
以胸怀天下彰显“大格局”。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丛书作者们以心怀家国、放眼荆楚的大格局,以扎根荆楚大地、繁荣荆楚文化的大气魄,肩负起做好荆楚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工作的重大使命,于胸中满怀对荆楚文化的热爱,于笔端倾注对荆楚文化的深情,竭尽心力、耗费心血编撰《荆楚文化史》丛书,致力于推动荆楚文化绽放永久魅力和时代光彩。湖北社科工作者要从丛书作者们身上感悟奋进力量,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自觉从源远流长、涓流不息的荆楚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延续荆楚文化基因,萃取荆楚思想精华,展现荆楚精神魅力,升腾荆楚文化气象,不断推动荆楚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推文化强省、社科强省建设。
以接力传承凸显“大情怀”。丛书的编撰并非一帆风顺,其间还上演了一番感人至深的接力故事。《荆楚文化史·明清卷》主编任放教授因病去世后,其师弟杨国安教授继承任放教授的遗志,在没有主编署名的情况下,继续完成后续的编撰工作。丛书作者们还从前辈手中接过传承荆楚文化薪火的“接力棒”,追寻前辈潜心研究先前楚文化、荆楚文化的足迹,在历史时空中与屈原、陆羽、李时珍等荆楚文化人物“对话”,让埋藏于故纸堆的荆楚文化活起来、活下去。无独有偶,湖北大学三代马列人接力传承,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的编撰工作,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的空白。追寻文化根脉、传承文化薪火是一项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文化追梦人用行动诠释坚持不懈、接力传承的力量。湖北社科工作者要时刻秉持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不务虚名的大情怀,沿着前辈的道路一往无前,为弘扬传承荆楚文化尽一分力、发一分光,让古与今携手、传统与现代融合,在赓续荆楚文脉、传承荆楚文化薪火中挺膺担当。
以铸就精品展现“大手笔”。从“建始人”“郧县人”化石的发现,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从勃发兴盛的楚文化,到动荡分合的三国文化,从明代藩王遗存的发掘,到波澜壮阔的近代革命历史,特色鲜明的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要将浩瀚博大的荆楚文化发展历程梳理成章,谈何容易。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丛书作者们秉持“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执着追求,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从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和图书资料中含英咀华,反复修改书稿、字斟句酌打磨,力图以最严谨的治学态度呈现最精彩的历史内容,让广大读者沉浸式感受荆楚文化的气息。湖北社科工作者要抢抓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契机,静下心来、潜心向学、专心雕琢,摒弃“走捷径、搞速成”的投机想法,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粗制滥造、不搞急功近利,努力创作出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名篇著作,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作出更大贡献。特别是要注重将荆楚文化特色与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相结合,探索传承发展新模式,展示现代文明新“荆”彩,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向历史深处回望,荆楚文化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熠熠生辉,写就璀璨夺目的历史篇章。将历史卷轴向未来铺展,更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推动荆楚文化更加枝繁叶茂,不断在荆楚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创造新的辉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凯彬(“文安平”网评团队、湖北大学教师)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