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湖北多个地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陆续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以“城市”取代“城乡”,以“更新”取代“建设”,此次集体更名,或许可窥见城市更新发展的大趋势。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笔,不少地方涌现出不少典型案例。在武汉青山区,21街坊危旧房合作化改造,可以说是借助城市更新机遇,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在21街坊,居民们不再是静观其变的旁观者。通过成立“住宅联合社”,居民从被动变为主动,以“居民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为其他城市更新项目树立了新的标杆。21街坊居民们参与到家园的建设,既贴近民心,又赢得了民心,成为全国城市更新的典范。
家园“上新”意味着需要更丰富的配套设施,来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生活与生产需求。城市更新需要不断适应和满足居民需求,为城市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与服务。在21街坊,原本破旧的房屋即将生长出崭新的现代化住宅,物理空间的重塑伴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升级,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住房问题,更通过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是一场物理空间的革新,更是一次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为指导,让居民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角,共同参与到家园的改造中来。
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其核心都在于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把经济账、社会账算好了,城市更新才能成功。保障原有居民的居住需求、增加产业供给、增加配套设施供给,这是城市更新主要目标。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6.6万个,累计完成投资2.6万亿元。具体来看,全国已实施完整社区建设项目2900多个,精准补齐“一老一幼”设施3500多个,更新改造老厂区、老商业街区等2600多个,建设和改造医疗、体育、教育、文化设施近1.5万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更新速度与民生幸福指数始终在同一纬度,这也是城市更新的价值所在。
以危旧房合作化改造为例的城市更新,是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的共同事业。通过21街坊的成功经验,我们看到了城市更新的无限可能。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这座城市的美好贡献一份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徐颖(武汉市青山区“青平调”网评团队、青山区城区改造更新局)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