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是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单元,是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屏障”。精细化的网格服务弥补了公共服务的不足,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部分地区积极推行网格精细化化管理,以小网格汇聚大民生,网格联动解民忧,为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网格化管理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一些“小网格”觉得自己岗位小、“存在感”低,认为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作用不大,难有作为。其实,“小网格”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一环,影响着我们每个人,承担着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入户调查等重要职责,“小网格”其实大有作为。
当好政策宣传员,让党的声音“进村入户”。“小网格”离群众最近,工作虽小,但需要大本事。传播各类党的政策好声音,既要用好“网格群”、宣传片、公众号、新媒体等多元化“智能”宣传模式,也要用挨家挨户入户宣传的“笨”办法,常与群众“拉家常”,让“大白话”帮助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与党的大政方针同频共振。小网格既是“传声筒”,又是“连心桥”,沟通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也是反映我们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前,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许多工作都需要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对基层网格员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在与群众沟通时,要站在群众立场,用大众化、口语化、形象化的语言,讲群众愿意听、能听懂又能接受的话,切忌官话、大话、空话、套话,否则越讲群众越糊涂,很容易与群众产生隔阂,影响当前,甚至今后的工作开展。
当好为民解忧宣传员,让民生诉求“有求必应”。“小网格”作为基层工作的“神经末梢”,在传达上级政策的同时,也能将群众诉求反馈给上级。网格虽小,但要让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却有大智慧。“方言土语”在向上传递中可能会遇到交流壁垒,群众说不清,上级听不懂,还得依靠“小网格”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组织力、高效的沟通力,将群众土话转化给上级,为政策的不断深化提供有效参考。基层是问题和矛盾聚集的“洼地”。我们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只有具备破解难题能力,才能不断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要勤于发现问题,经常走出办公室,进村入户,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勤于思考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科学的解决办法。要勤于解决问题,以“新官敢理旧账”的担当,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
当好治理多面手,让基层事务“落地生花”。网格虽小,但让基层事务“落地生花”却是大文章。一方面,当好社区“巡查员”,让服务群众“零距离”。社区网格员积极发挥网格全覆盖优势,化身“巡查员”,对社区内部主干道路、地下车库进行高频次巡查,发现诸如“海绵明沟盖板损坏”“窨井盖破损”“僵尸车占位”等此类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安全出行的问题,并及时列出问题清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发动组织群众实现自治,切实解决衣食住行教保医等方面痛点难点。还当看到,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执行力是关键。基层网格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说话办事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履行好岗位职责,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玉(武汉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