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选派干部到社区实践锻炼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好实践锻炼干部在社区的“生力军”作用,更好地实现干部培养与基层治理工作互促共进,持续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必答题”。
自2022年11月以来,武汉市接续选派两批共1700余名干部前往社区实践锻炼,为社区注入新鲜血液、给干部搭建生动课堂、替基层架起服务桥梁。社区实践锻炼不仅让干部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成长为懂基层、善治理、作风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更是统筹做好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稳固城市发展底盘,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的有效路径。但需要看到,奋力营造“到社区实践、在社区成长、助社区发展”的浓厚氛围不仅需要干部们具备“赶考”的“满腔热忱”,更应打好“管理、考核、宣传”组合拳,让更多敢打硬仗、能扛重担的人才脱颖而出,主动担当作为,致力成为社区治理的“践行者”“开拓者”模范者”,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把握“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选派标准,让年轻干部在“基层校场”上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说,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基层事务纷繁复杂,只有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人民群众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方能真正认识基层、熟悉基层。因此,首要考虑的应当是选派干部是否具备“与群众推心置腹”的“真心”、“甘当热锅蚂蚁”的“决心”和“处理千头万绪”的“恒心”。若少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如磐初心,便纵有“纾困解难”“排除万难”之智,仍难以“扎根一线”,更不论密切与基层的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聚焦“艰难困苦、急难险重”工作岗位,让急难愁盼在“民呼我应”中悄然化解。选派干部应注重向基础条件差、矛盾困难多、治理任务重的社区倾斜,通过定岗明责、多压担子,进一步发挥实践锻炼干部在社区的“生力军”作用,着力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环境等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中“增本领、长才干”。通过扎实的基层实践锻炼,让选派干部成为理论“宣讲员”、社区“服务员”、应急“战斗员”、单位“联络员”,以常态化地开展结对共建,为社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驻点工作队”。在开展“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群众路线中切实提高选派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持续赋能。
完善“双向激励、奖惩分明”考评机制,让干事创业在“严管厚爱”下奋发有为。“躬身入局、挺膺担当”的选派标准固不可少,但正确的用人导向不仅是对选派干部最大的激励,更是实现“助社区发展”的关键一招。《武汉市选派干部到社区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试行)》的推行,无疑能让选派干部“心存感激”的同时“常怀敬畏”,通过压实派出单位和接收社区责任,从严从实抓好选派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对不适宜继续锻炼或以各种方式“混经历”的,按程序及时召回。在社区实践锻炼中表现优秀的,鼓励派出单位对干部优先安排教育培训和提拔使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无疑能更好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加快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推进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武汉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点(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道办事处)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