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8月26日,国务院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组织专题学习,强调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和改进老龄工作,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养老服务业是指通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公共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身体、精神与生活需求的服务业。近年来,为应对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各地持续优化、细分养老服务,全力守护最美“夕阳红”。譬如,武汉市通过社区适老化改造“加码”幸福养老,先后引入18家物业服务企业入住武汉安居链平台,共上线46个适老化改造套餐和339项改造自选项,签订改造协议约2500份;沈阳市以政府购买引导专业服务“进家门”,为全市1153个社区配置“养老管家”,串联全市279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站,构筑“15分钟养老生活圈”,基本覆盖全市老年群体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服务需求;无锡市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将护理院嵌入社区卫生机构,为行动不便、难以自理的老年群体提供诊疗康复、慢病管理、长期护理等服务,让老有所养更有“医”靠……随着各地积极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明显增强。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养老服务需求总量大,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加速涌现,为回应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更多期待,政府的任务应当是“有为”,即要坚持“政府托底、市场推动、社会参与”原则,在“人、财、物、产、供”五方面下功夫,不断强化工作协同、推动机制创新,助力养老服务精细化专业化。
在“人”方面,要配足配强工作队伍。坚持分层、分类、分级的原则,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校企联动”模式,开展针对从业人员的自学指导、集中短训、技能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保障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职业伦理和能力素养的持续提升。在“财”方面,要保障养老资金投入。涉老部门要积极实现从“花钱”到“筹钱”的观念转变,通过实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鼓励银行发展养老金融等方式,挖掘社会、企业、公益基金会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在“物”方面,要完善养老设施建设。盘活城区闲置国有资产,大力推进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物业+养老服务”等设施与平台建设,发展“家门口”“送上门”的养老服务。在“产”方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进养老产业链上下延伸、左右拓展,与文化旅游、医疗卫生、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业态模式融合创新。在“供”方面,要精准开发适老产品。广泛开展老年人需求市场调研,合理细分养老产业市场,分层分类开发适老产品;鼓励电商平台策划“孝老爱老”购物活动,打通线上消费渠道的同时保留线下服务途径,支持老年用品进商场、机构与社区;常态化打击涉老诈骗,营造良好的老年消费维权环境。
如果说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是撒落的珍珠,养老事业就是穿引珍珠的绳子,政府则是链接绳子的锁扣,发挥着监管作用。总之,珍珠要亮,绳子要结实,锁扣要嵌牢。推进养老事业、兴办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需要统筹兼顾、一体推进,既不能一哄而上、一蹴而就,也不能浅尝辄止、畏缩不前。只有科学制定规划、把握市场规律、完善服务体系,才能推动形成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事业、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把服务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助力老年人群实现从“养老”向“享老”的服务转变。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潘心月(武汉市江汉区民意街道)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