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武汉市召开选派干部到社区实践锻炼工作座谈会,指出“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实践锻炼干部日常管理和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职能部门,要着力在“引、育、用、管”上“做文章”,努力培养一支顾大局、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为基层干部成长“保驾护航”。
基层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只有把身子沉到一线、精力放到一线,才能真正发挥“蹲苗”的题中之义。要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发展,加大选调工作力度,围绕解决基层建设历史遗留问题、村留地开发、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树立正确选人导向,挖掘一批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克难攻坚能力较强、地区政策熟悉的“狮子型”“黄牛型”干部,建立“能上能下”的基层干部流动机制,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作用发挥的途径,用活“存量资产”,推动更多基层干部志在一线发力。
基层锻炼不是一“放”了之,必须做好“培训帮带”。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围绕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着眼建设一支讲政治、懂基层、会治理、作风好的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同时,紧密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基层干部的特点和培训需求,精准科学设计项目,分级分类开展培训。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担子重、任务多,如何以“绣花功”串起“绣花针”,让干部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成为了摆在组织部门的一道“考题”。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破除年龄界限,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建立完善中层干部履职情况信息库,定期分析工作绩效,对表现一般的,及时落实组织措施。持续强化正向激励,注重关心关爱“土生土长”型干部,采取原地提拔、交流重用等方式,旗帜鲜明为实干者撑腰鼓劲,让干事者有“劲头”、有“奔头”。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监督、抓早抓小就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要引导基层干部把自己摆在“主官”的位置上,从自身开刀,深入剖析,形成个人对照检视高压势态,并发挥辐射作用,从源头上优化各级干部内部作风,形成清朗的政治环境。在监督问责的同时,也要警惕“鞭打快驴”与“大水漫灌”,要始终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治庸问责工作,把准脉搏,精准施策,让监督问责的“马鞭”打准问题隐患,跟上干部成长,督促干部跑得正,跑得快,跑得远。
作者:周楠(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