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做好关爱保护工作,守护流动儿童“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8日11:18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民政部会同2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该《方案》作了解读。这是我国首次将流动儿童群体纳入国家关爱保护的范畴,并首次建立了《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为流动儿童地方保障的最低实现程度划定了“红线”。这项国家层面专门性保护政策的出台,不仅推动了我国民生领域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为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开展精准监测摸排,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方案》明确将对“流动儿童”开展精准监测摸排工作,即将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双方或一方离开户籍地,跨县域异地居住或生活6个月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监测摸排范围。今年6月,湖北省已经开始部署和推进相关工作,由省民政厅牵头制定《关于扎实做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的通知》,选定武汉市东西湖区、襄阳市襄城区、黄石市西塞山区、十堰市茅箭区为试点地区,围绕流动儿童群体的数量规模、年龄结构、分布区域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数据采集、录入和比对核实。摸清“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为精准施策提供基础支撑。

做到精准跟踪管理,确保全覆盖、无遗漏。近年来,随着新就业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城乡流动”“城城流动”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伴随而来的是流动儿童群体规模的快速扩大。“流动”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管理难度,如何更加精准地对接每位流动儿童的需求、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保障是困扰流动儿童保护的一大难题。《方案》要求对重点关爱服务对象建立信息台账,定期走访探视。这将有助于实现对流动儿童信息的动态监测,便于有关部门掌握最新情况和数据信息,及时调整服务对象和帮扶内容,进一步提升权益保障和关爱服务的有效性。

强化精准帮扶能力,确保服务优、效果实。目前,我国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和家庭保障能力都相对薄弱,在关爱服务专业性方面仍存在短板。《方案》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建立以市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主阵地的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基层工作网络,着力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体化运行;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实现专业培训全覆盖。通过搭建完善的流动儿童社会保障基层服务网络,为流动儿童培训、选配专业化能手,才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个性化帮助,提高关爱保护质效。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做好流动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不仅是对这些孩子个体成长的关怀,也是推动社会公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当用心用情做好这项工作,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王新(武汉市江汉区)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