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先后考察了安宁区枣林西社区和黄河兰州中山桥段,了解当地优化社区便民惠民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社区虽小,但汇聚着居民群众的各种需求和期待。如何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尤其是“一老一小”这个重点群体,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考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占比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比15.4%,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如何服务好广大老年人成为社区治理的必答题,值得我们深思。
升级改造,让场景适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不同的养老模式让养老场景日趋多元化。通过功能改造升级,就能让不同养老场景更适老。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老年人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这就要求我们在养老模式上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近年来,武汉大力推进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提供社区日间照料和“三助一护”等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实现专业的社区养老。针对有居家养老意愿的老人,可以通过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在老年人家中安装防滑扶手、助浴设施、远程照护设备等方式,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多方面的困难,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便捷的居家养老。除此之外,在楼梯安装可歇脚的便民椅、在小区出入口铺设防滑砖等措施,也将提升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让环境更适老。
聚焦需求,让服务为老。要想服务好老年群体,就要从需求入手,知道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社区有着贴近和了解居民群众的优势,可以通过上门走访、意见征集等多种方式,了解、收集老年人的各类需求。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设计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甘肃兰州枣林西社区在今年4月份通过网格发布意见征集通知,对200余人开展调研排摸,并组织试餐会,摸清老年群体的用餐需求后,开办社区老年食堂,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难题。除了助餐,助医、精神文化需求也是老年群体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健康大讲堂、家庭医生进网格,开办社区老年大学、建立社区文化团队等方式,用多元服务满足老年群体多方面的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科技赋能,让智慧助老。智能养老设备和技术不仅能解决传统养老模式上的痛点,还让现代化养老有了更多可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智慧养老正在逐步兴起。可自由调节姿势、辅助老人起身的适老化护理床;实现睡眠监测,对异常身体状态进行报警的智能穿戴设备;远程诊疗平台,在家就可以连线医疗专家咨询问诊,这些科技设备让养老服务变得越来越便捷。在养老设备和技术日趋成熟的同时,要注重对老年群体在智能设备使用方面的培训和支持,可以通过培训展示演练、手把手教授技巧,使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熟练操作和使用智能设备,让养老真正变得“触手可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养老是关系亿万家庭幸福的家事,也是关乎社会和谐的国事。升级社区居家等养老设施、提供精准化养老服务、广泛应用智慧养老方式,让家门口养老更加便利、更加完善。让老年群体享受“益老”幸福晚年,小社区可以有大作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叶翠(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道)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