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短视频平台上某女主播拍摄遭到其母亲“打骂”的短视频冲上了平台热榜,短时间内涨粉数万。可仅过去三日,该视频就被爆料是刻意打造的剧本。网红主播的“假”人设、“假”剧本消耗的是公众善意,带偏的是公众认知,突破的是法律底线。治理虚假人设,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势在必行。
主播素养要时时“在线”。假人设、假剧本,故意博眼球获流量,从而牟取不当利益,归根到底是主播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提升主播的职业素养,自觉遵纪守法,规范直播行为。如某短视频平台开设的“星火计划”“风华计划”,系统地为特定领域或年龄的作者提供培训,并进行官方推送和流量投放,培养出了一批多元领域的优质创作者。一批聚焦人民生活、传统国风等主题进行创作的主播走红网络,传播正能量。
平台审核要及时“在位”。平台作为流量输送的必经道路,监管假剧本、假人设责无旁贷。如若平台对一些苗头性的造假置之不理,就会给造假者底气,给社会公众误导。长此以往,平台的可信度必然会下降。要完善社区创作者公约,明确“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与虚假信息的边界,制定措施,奖罚分明。鼓励合理合规的剧本演绎,打击完全脱离现实、传播虚假信息的剧本人设。要强化大数据监查等技术支撑,形成长效精准的监管体系。对流量较大的话题标签下的短视频进行重点监管,筛选出用户在评论区反映“视频内容存疑”“人设过假”的短视频,进行人工鉴定并作出相应处理。
行业监管要不可“缺位”。平台自律之外,还需行业监管。短视频平台作为近年兴起的新行业,行业准则的制定难以借鉴先前经验做法是必然面临的困境。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全面覆盖网上重点领域环节,着力研究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重点开展10项整治任务。其中,“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自媒体”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信息陷阱”、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等问题。相关部门要协同联动,压实平台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广大网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当前,短视频平台信息真真假假,乱花迷眼。社会各界携起手来,涵养“慧眼”、锻造“火眼”,识破虚假人设、假剧本,共同净化短视频平台生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魏晓雅(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