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长江文化艺术季科技含量满满,尤其是开幕式,以光影为主要呈现方式,把AR增强现实、XR扩展现实、光子芯片透明屏显示等科技手段融合进来,打造一场科技与文化创新融合的艺术盛宴。科技赋能,打造多场景、沉浸式、互动式观展体验,让观众感受长江之美,领略文化之美,让长江文化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科技赋能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人工智能、5G、全息影像等技术的运用,促进文物资源、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和开发应用。长江文化研究院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发展,开发出长江文化大模型及创新型长江文化研究平台,构建的长江文化大数据库已囊括超过1亿字和10万张图的文化遗产数据,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创新应用,历史文化遗产在虚拟世界中也可以永恒留存。通过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据库,碎片化的文化资源得到数字化整合,确保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储存与延续。
科技赋能长江文化活态传承。科技赋能长江文化的表达形式创新,优秀文化资源得到数字化转化和再生产,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赛道、新路径。此次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中的“长江光影秀”精心编排长江诗词AR创演秀《行吟长江》,为观众展现“万千灯火点亮长江,浪涛奏响华彩乐章”的壮美奇观;“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板块以巨幅电子画卷“长江画轴”的形式全面展示长江流域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将长江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隔空对话,让文化资源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实为虚,有效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力与吸引力。
科技赋能长江文化广泛传播。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推进数字文明与长江文化的双向奔赴,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映像长江”电影周板块将举行电影《新三峡》首映式、公益电影展映等活动,全景展示“新三峡、新变化、新生活”。从口口相传、文字书写、电子媒介到新媒体的出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媒介不断地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探索出更为丰富的传播平台和通道。长江文化资源与直播、动画、电影等媒体媒介相融合,“跨界”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了消费者的审美体验,增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增强长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9月14日起,“点亮长江”艺术季开幕式、“学术长江”长江文化名家学术研讨会暨长江文化研究院揭牌活动、“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映像长江”电影周、“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相约长江”合唱周、“书香长江”阅读周、“遇见长江”文学周,“锦绣长江”非遗展、“唯见长江”艺术季闭幕式等十大活动将陆续亮相,围绕“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华章”主题,多维度展示长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我们要抢抓机遇,以科技运用带来活化新模式,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讲好长江文化故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廖建鹏(武汉市江汉区)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