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天朗气清”为人民、靠人民,全民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9日17:3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网络空间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侵犯隐私等安全问题正不断滋生、扩散和叠加。网络安全已然成为国家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为了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于9月9日至15日在全国范围举行。这一活动的举行,无疑为全国的网络安全工作注入新的力量。

更好汇聚人民力量,构筑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广大网民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构筑坚实网络安全防线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数字化时代,构筑构筑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我们共同得责任和使命,而这道防线得最前线,广大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我们要从意识层面认识到,网络安全是整体的、相对的、开放的,绝不是与我们割裂的、绝对的和封闭的。从个人隐私保护到国家信息安全,从网络诈骗防范和网络谣言治理,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要充分认识网络的服务性质,保持高度警惕意识和风险意识,努力提升个人隐私防护、网络电信反诈、密码安全守护技能。

注重实战性人才培养,夯实安全技术保障基石。我国正在迎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新形式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也日益凸显,网络安全治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要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念好“人才经”,要充分激发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安全治理能力提升要从决策到技术、从制度到工具、从组织架构到安全技术的通盘考虑,在注重“硬实力”成长的同时也要聚焦“软实力”的提升,要持续加大实战型人才培养,不断强化网络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系统搭建、操作监管、密码保护、信息泄露、电脑病毒、安全标准等重点领域发力,尽快补充在渗透测试、漏洞发现与利用和逆向分析等方向的人才缺口,不断强化零日漏洞、供应链攻击、数据泄露等重大安全事件的的预判和处置能力,加快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和防护经验积累沉淀,全面提升新时代国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理论宣传教育,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素养。“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想智慧。面对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的新形势,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提前预判,系统部署,在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工作机制的同时加大网络安全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广泛组织网络安全工作者学习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应急处置知识技能,不断提升专业人员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联合社区学校等平台,加大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学习培训力度,重点提升其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引导公众理性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同时积极举报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

维护网络安全,符合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更是网络安全依靠的关键主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要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袁玲(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