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科技赋能,丰盈长江文脉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18:0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江水迢迢,烟火璀璨,长江文化艺术季正在火热进行,不同主题活动充分展示了长江之美、文化之韵、科技之光,彰显了长江文化带上各地的独特魅力。

守护水脉,即意味着延续文脉。科技的应用,在长江流域监测、诊断、管理、治理等各方面工作发挥关键作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和物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空—天—地”立体综合监测系统;环境 DNA等生物信息学技术,追踪物种分布建立生态系统全要素数据库;“湖泊—流域”一体化调控手段,模拟演算出水利工程群的联合调度如何降低洪水、干旱的影响程度,科学应对气候水文极端事件;基于虚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航标技术等新技术,打造生态护岸、生态护底、生态堤坝等结构,构建生态友好型航道工程;“清流智控”装置通过深海相机和声纳系统采集数据,并利用目标检测、识别网络精准识别生物入侵物种,守护南水北调生态安全新防线。一项项新技术组合起来,推动长江整体保护形成更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

千年文脉续写,科技焕发长江文化遗产生机与活力。新型保护材料、组织微环境监测、微生物病害处理、三维扫描与虚拟修复等多学科技术力量,让长江沿岸“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的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金光再现”;上海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期间自主研发“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并形成了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调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发布大报恩寺琉璃塔数字复原成果,利用数字技术以微米级精度高清复原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结合大量历史资料与文物遗存,精准还原宝塔之“绝”;杭州余杭区以五千多年良渚文化为核心,将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文化明珠”串珠成链,融合区域内运河文化、径山文化、古镇文化、苕溪文化以及现代数字文化等,勾勒出余杭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的“最美线条”……近年来,各地文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创意和新成果纷纷呈现在人们面前,长江文化不断绽放新的时代魅力。

2023年末,“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借用数字技术和数字逻辑,高度凝练、诗意表达了穿越千古奔腾而来的长江文化,数字长卷、分屏影像、声音可视化装置、5G科技、4K交互、虚实共生……20多位国内一线艺术家和多个顶尖制作团队鼎力创作,协力将18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江水图景,浓缩在25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而近日,湖北成立长江文化研究院,将深入发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积极推进长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长江系”文艺精品、文创活动、文旅项目,搭建长江文化产业链,拓展新型文化业态,创新文化消费场景,使长江文化真正“活起来”和“火起来”,做好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科技赋能,6300余千米的江水在科技的守护下缓缓流淌,在日升日落里散发三百万年的历史底蕴与光芒,科技又助力着长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长江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赛道、新空间、新路径,长江文脉因此愈发丰盈,未来,科技将继续保护、传承长江文脉,让文化之光照耀新时代。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叶萍(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