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新时代审计工作注意把握“三种角色”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9日16:3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审计机关不仅是国家机关,更是政治机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审计部门要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凝心聚力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战略部署“风向标”。审计机关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审计,完善体制机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一是恪守审计工作政治属性。审计工作要谋全局、立长远,要把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体现到工作中去,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到哪里、公共资金使用到哪里、公共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促进各项方针政策落实。二是从讲政治的高度研究和分析问题。在审计监督中要体现政治导向、落实政治要求,要善于从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中抓住要害,揭示经济问题,从经济角度反映政治问题,推动规范用权。三是做实研究型审计。要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发现和揭示问题,要按照“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方向反推问题发生的原因,促进解决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展现审计权威。

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当好国家财产“看门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履行本职工作。一是围绕改革重点开展审计。紧扣经济、财税、金融、科技、教育等体制改革方面任务,认真研究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通过审计监督保证各项改革措施在全区落实落地。二是强化重点领域审计。持续加大对财政、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的揭示力度,加强对就业、社保、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生态文明等民生领域重点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积极关注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情况,保证各项惠民利民富民政策落实落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信息沟通,充分发挥部门监管和审计监督的合力,共同促进和推动政策的有效落实。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提升监督效能,争做改革发展“助推器”。审计监督的意义在于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一是要推动问题整改。要实行整改销号制度,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部门的日常督办事项,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推动审计整改与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深度融合。二是要加强分析研究。要深入挖掘问题形成的原因,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内控流程;要认真总结提炼审计发现问题,以审计要情、简报等形式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力促审计成果转化。三是健全成果共享机制。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党政督查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信息共享,协助相关部门利用审计成果有效履职;要健全与组织、人社等主管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紧密结合起来,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龚鹏灿(开发区·铁山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编:吕鉴蕾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