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培育文明乡风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9日10:1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央视对刚刚过去的“丰收节”报道,使大家对乡村有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庆丰收活动让农民朋友们不仅享受了收获的喜悦,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进步。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农民的精神面貌也亟需转变提升,为物质文明的进步注入内核灵魂。在新时代背景下,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通过培育文明乡风、树立良好家风和弘扬淳朴民风,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群体的精气神儿,全面促进乡村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培育文明乡风,展农村风采。文明乡风是乡村社会的灵魂,是农民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应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贵州的“村BA”之所以能火爆,不仅在于篮球运动的魅力,也在于文明乡风的展现。正如李白所言:“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乡村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农民的精神追求。通过诗词、民谣等形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可以激发农民对家乡的热爱,让大家留住美好的“乡愁”。

同时,积极推行乡规民约,引导农民遵循公序良俗,形成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例如,在山西的阳泉市,通过实施乡规民约,村民共同维护公共秩序,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发展。这一案例不仅彰显了文明乡风的力量,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树立良好家风,扬农民美德。良好的家风是家庭文明的重要表现,是提升农民精神面貌的重要基础。家风不仅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社区的道德水平。为此,家庭教育应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应倡导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培养农民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正如庄子所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了真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具有深远的影响。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家庭教育培训、宣传优秀家风案例等方式,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家庭观念,传承优良家风。例如,浙江某村通过表彰“好家风”活动,激励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弘扬家族美德。这不仅提升了家庭的凝聚力,也促进了乡村的文明程度。

弘扬淳朴民风,固农业根基。淳朴民风是乡村社会的根基,是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弘扬淳朴民风,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乡村更加和谐美好。我们应鼓励农民相互尊重、友爱互助,弘扬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邻里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增强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正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表达的感恩情怀,这种精神可以促进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

在乡村中开展“好人好事”评选活动,是弘扬淳朴民风的重要举措。通过表彰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农民,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可以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乡村文明建设中。以江苏的“村民互助会”为例,该项目通过建立互助机制,鼓励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互帮互助,极大地增强了村民之间的信任感和友谊。

同时,淳朴民风的弘扬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可以通过挖掘和宣传乡村的优秀传统与民俗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这不仅能增强农民的文化认同感,也能够吸引更多外来游客,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农民的自觉努力。通过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树立良好家风和弘扬淳朴民风,让“三风”吹拂乡村大地,可以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实现全面振兴乡村的伟大目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卢家勇(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