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营造清朗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健康“触网”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4日16:53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蓝皮书的主要发现包括: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持续降低,未成年人触网时间的城乡差异较为显著;未成年人对网络负面效应感知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课程普及率不高,其网络安全与权益保护值得进一步关注;网络流行语是最受未成年人欢迎的玩法,网络模仿现象突出等。未成年人不仅是网络发展的使用者、享受者和被保护者,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创新者、实践者和探索者。构建未成年人健康用网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应当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民心工程持续推进,为未成年人网络空间的安全提供保障,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蓝皮书指出了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AI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成年人的认知。一方面,随着智能推荐算法的普及,未成年人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刻板偏见,这影响其对多元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逐步应用,可能会加大未成年人对事实信息的辨别难度。网络平台作为未成年人触网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主动担负起主体责任,对平台内容严格把关。网络平台要严格遵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持续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加强对违法不良信息的监管处置,完善内容审查机制,把好“第一关”,让不良信息无藏身之地、无露头之日。网络服务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为未成年人构建起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平台积极采用新技术,如运用身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推动“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除平台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外,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力度。网络平台监管部门要明确在网络监督管理、宣传教育、法律维权等方面的分工和具体职责,鼓励和引导互联网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对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监督检查。依据未成年人用网相关的专项法规,为青少年设置起安全上网的“防护网”。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使用频率较高的社交、直播、游戏等平台的管理,加强部门协调和相互配合,建成强有力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火墙”。

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用网体系中,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蓝皮书发现,家庭内存在“网络技能互授”现象,家庭关系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家校要相互协同,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学校要注重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分析、判断、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等,帮助未成年人理性判断信息的真伪,在网络上选择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传播和表达信息。要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养成良好上网习惯,遵守网络规则、规范网络言行,防范网络社交风险。另一方面家长要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多陪伴孩子参与劳动、社会实践、体育锻炼,防止网络“侵蚀”孩子的身心健康,从根源上改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

未成年人是新一代“数字原住民”。密切关注涉未成年人“触网”问题新特点、新表现,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诗燕(江汉区委组织部)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