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党建的“物化”依托、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阵地,对新时代全面巩固基层党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践中发现,目前党群服务中心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需要紧盯居民“关键小事”,聚焦群众“日常之需”,通过科学设置各类功能、营造亲民便民环境、发动共建共治共享等务实举措,拉近党群距离、增强党群黏性、满足群众期待,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强化为民服务功能,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探索由“有力度”向“有温度”转变,拉近党群距离。推动党务与基层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助推政务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方向改革。优化服务模式,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承接上级政府政务服务事项,将行政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入驻到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政务服务清单,实现基础事项在社区办理,近距离为居民提供服务。配备专业人员,建强服务队伍。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工作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制定业务集中学习制度,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政策理论、综合受理、业务办理水平,推动政策咨询、党务办理等事项“一站式”服务,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优化服务,提升居民的满意度。
推动完善阵地功能,探索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党群黏性。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完善阵地各项功能,提供热心细致服务。满足群体多样化需求。探索阵地“延时错时”使用及工作人员轮班制度,根据群众意见动态调整服务内容,推动办事“不打烊”、服务“不掉线”;扩充建设阵地,加强空间资源共享,打造集托育辅导、健康健身、文化休闲、养老照料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实现需求与服务的最优匹配。提供针对性帮扶。聚焦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建立创业空间,链接外界资源,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帮助,实现就业“零距离”;修建社区食堂,引入第三方企业参与运营,提供便捷实惠的餐饮,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设置流动党员报到点,制定“权益清单”,提供劳动保障、法律咨询、困难帮扶等服务,让党员从“流入”变“融入”。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探索由“政府统揽”向“共同缔造”转变,满足群众期待。将“你、我、他”凝聚为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行动的“我们”,让居民群众成为党群服务中心的主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居民议事场地。聚焦群众关心的社区治理,深化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实现社区、物业、居民面对面交流,群策群力,推动问题及时化解;定期召开邻里议事会,问计问需于民,邀请居民共同协商解决社区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坚持社区资源开放共享。在党群服务中心配备微波炉、雨衣雨伞、医药箱等物资,为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等一线工作者提供休息场所,通过暖心关爱服务吸引他们愿来、爱来、常来,邀请他们在突发事件急报、社情民意传递等方面发挥作用,为社区治理凝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的利用率,关键就是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完善阵地功能、共建共治共享,努力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团结群众、发动群众,让党群服务从“中心”走向群众“心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孙思琪(武汉市江汉区委组织部)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