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优秀毕业生回流基层已成为一种趋势。不久前,浙江省绍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发布的《2024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下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公示》中显示,有多名拟聘用人员是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的研究生,许多人认为这一现象是浪费资源、大材小用。
那么优秀毕业生回流基层是“大材小用”吗?其实不然,优秀毕业生的回流为基层发展注入一汪“活水”。一方面基层底子薄弱,缺少专业人才,基层发展需要高学历人才用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优化基层治理新体系,让基层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老龄化严重,而高校毕业生正值壮年,正是敢闯敢干的年纪,他们不仅为基层发展带来智慧和满满的活力,更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开凿出基层治理新源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优秀毕业生回流基层是好事,但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获得感和归属感是高校人才专心为基层赋能的定心丸。提升获得感,为高学历人才提供充足的精神和物质保障。
基层是人才成长的广阔天地,是人才大有可为的沃土,但从坚韧小草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养分的灌溉。基层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力度,为人才提供适配的福利待遇和生活保障,让高学历人才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除此之外,发展空间与竞争环境是高学历人才更为关心的要素,应当树立起一个观念,那就是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并不等于要求大学生终身留在基层。要完善人才上升通道和荣誉激励机制,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感受到自己的才干得以充分发挥,并在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荣誉激励的良性循环中厚积薄发,不断以工作成绩让高学历人才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自信心。
增强归属感,让高学历人才在基层扎得下根。多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刚毕业的年轻人,突然从经济基础较好的一线城市切换到勉强能保证生活的偏远地区,难免会有不适,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做好人文关怀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融入新环境,逐渐对基层产生归属感。早在2018年,人社部、中组部、教育部等联合印发《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计划提出,将基层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人才政策扶持范围,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提供住房、医疗、子女就读、落户、职称申报等方面的配套支持,解决后顾之忧,才能让高学历人才宾至如归,牢牢扎根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专心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
基层需要顶尖毕业生,顶尖毕业生也选择基层,双向奔赴的同时也需要互相的磨合。基层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顶尖毕业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顶尖毕业生要将知识和能力“大材大用”,在小地方实现大作为,共同绘画基层工作的新时代美丽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别冰冰(保康县妇联)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