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身入”更要“深入”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0日09:2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民意,为制定政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是推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党在各个时期领导工作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然而,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人虽下去,工作却浮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入到一线去,导致调研工作走过场,雨过地皮干,涛声依旧,劳民伤财。

调查研究要有计划,带着任务去,带着责任去,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时心血来潮,脑袋一拍,问题没解决,麻烦一大堆,搞的基层苦不堪言,还有损党员干部的形象。基层调研就要真心实意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走到老百姓身边去,和老百姓坐一条凳子。多些暖心话,少些官味客套话。才能真正了解实情,老百姓才愿意敞开心扉。只有真正深入了解,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更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指导工作,推动发展,才能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事前不打招呼,不下通知,少一些“规定动作”,多一些“自选动作”。少看“应景工程”,多看问题实质,善于发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有用的政策措施,把暖心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譬如,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很多医护人员深入到一线,了解病情,救治患者,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很多干部深入到贫困地区,了解群众需求,制定扶贫措施,为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身入更要深入,是成功的关键。

调查研究要有“四不两直”的较真精神。避免被牵着鼻子走,规定的线路,“扬长避短”的成绩,展示的往往是“亮点”工作,“窗口”单位,都是经过精心准备,认真包装的,是“只见鲜花不见刺”的调研,甚至连了解的群众都是经过“筛选”的,这样就成了扎扎实实走形式,大张旗鼓搞应付。这样的调研就听不到基层的真正声音,摸不透基层真正的想法,起不到调研的作用。

调查研究就要坚持“四多”的标准,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办?真心实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问题的终结者。让调研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不要沦为调研人员的“作秀”,被调研单位的“负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鸿衍(咸宁市审计局)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