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贯彻落实好《意见》要求,聚焦流动党员“管理难、教育难、服务难”问题,织密“管理网”、织细“教育网”、织实“奉献网”,以“最优解”破除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提高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织密“管理网”,确保流动不“流失”。强化流动党员管理的前提在于及时摸清流动党员底数、掌握动向。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双向共管”责任,依托党群阵地,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持续开展“双找活动”,建立完备的流动党员“信息库”,做到党员流动有数、进出有底,避免党员管理出现“真空地带”。例如,武汉市江汉区实施流动党员“回家工程”,持续开展流动党员“双找一联”活动,吸引216名流动党员亮明身份、主动纳管。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联合社会工作、公安、交通、网信等部门力量,采取“数字赋能”手段,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集成流动党员动态数据库,实现流动党员信息“互通共享、动态更新”。譬如,杭州市推行在流动人口登记、职工入职登记等前端采集政治面貌,统筹公安、人社、住建等部门力量,将多部门的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比对,锁定流动党员排查对象。
织细“教育网”,确保流动不“流学”。组织学习教育是推动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一环,党员越是流动、越是长期在外,越要抓好思想学习教育。突出“政治性”,坚持把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贯穿于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从思想源头上筑牢理想信念。突出“多样性”,深入拓展教育培训方式,注重做好“互联网+”与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融合,打造流动党员“云端课堂”“指尖课堂”“口袋课堂”,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点对点”互帮互学方式,帮助流动党员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方针政策,实现流动党员教育不脱节。突出“有效性”,立足流动党员个人特征,按需施教、分层分类定制个性化“学习套餐”,提升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流动党员“学有所获”。例如,湖南常德市以“云党建”引领多网融合为有力契机,结合流动党员分布在不同行业领域和地区的特点,构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云驿站”。
织实“奉献网”,确保离乡不“离心”。流动党员是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中流动的“红色力量”,将流动党员纳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的党员意识和先锋意识。一方面,流入地党组织要全面推行流动党员承诺践诺制度,积极挖掘流动党员“隐藏技能”,吸引广大流动党员亮身份、践承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让流动党员“异地亮身份、他乡显担当”。例如,江汉区满春街道制定流动党员履职奉献清单,引导流动党员发挥自身特长,开展社会治安巡逻、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把流动党员的流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服务优势。另一方面,流出地党组织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在异地创业就业、服务家乡等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径,发挥“乡情、友情、亲情”的情感纽带作用,为流动党员搭建回乡任职、返乡创业、招商引资“三大平台”,引导流动党员奉献他乡、反哺家乡。例如,江西吉安发挥流动党员见多识广优势,常态化开展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批群众“四个一”活动,仅2023年以来,就帮助招引项目18个,带回创业资金超30亿元。
在党旗下流动、在流动中生辉。各级党委要在观念上破旧立新、思维上与时俱进、方法上推陈出新,用心用情用力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好、服务凝聚好、作用发挥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雷丹(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道)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