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廉政建设“数字化”让权力监督更高效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0日19:3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据福州市纪委监委近日通报,通过大数据模型数据的比对“碰撞”,已汇集可用数据6800多万条,累计发现并转办疑似问题线索3000多条,累计追回相关款项140多万元。可以看到,廉政建设正吹来一股“数字风”,各地纷纷试水“人工智能+反腐”。比如广州大学成立廉政研究中心,“数字技术驱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研究”已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廉政建设“数字化”不仅有助于实现数据共享数字技术监督大格局,也是“价值共创”层面的一种治理创新。

监督体系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共创,让权力监督系统转变为主动监督。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前不久发布一则案例:8月13日,南钢集团智慧监督平台弹出一则预警信息:供应商疑似彼此关联,可能存在围标风险。随后,南钢集团纪委立即对线索进行摸排。该平台建成3年来,预警信息共转化问题线索141个,处理处分14人,挽回损失600余万元,预防损失发生超1.5亿元。数字技术瞄准赋能廉政建设发力,俨然成为推动党风廉政的重要力量,契合当前形势,回应了新时代重大问题关切,是坚持主流价值的体现。这一变革正强有力地驱动腐败治理变革,从现实操作层面让权力监督系统整体“升维”,安装“预警”,变被动为主动。

廉政队伍和人工智能的效能共创,让反腐工作转变为事前体检。比如玉溪市打造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为1399名市管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装上“电子眼”,构建起一个领导干部廉政动态监督的“记录仪”,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评优评先、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当前,各地纪委监委队伍,通过数据化、模型化、智能化运用,在与人工智能“聪明大脑”的协同下,能及时自动发现权力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廉政问题,事后惩戒转变为事前体检和事中提醒,形成查处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工作闭环,无疑全面提升廉政工作的效能。

国家意志和人民力量的同心共创,让廉政建设走向全民参与。大数据模型里的反腐线索,是由人民群众支撑和构建起来的一张庞大网络,更是重要的民意阵地。廉政建设成果最终将会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及获得感中。这种国家与人民的双向奔赴,才是廉政治理的良性循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熊贝(武汉经开区)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