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织密基层医疗健康网,让群众家门口有“医”靠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6日19:5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100多个县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步入快车道,彰显出其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变革中的关键地位与深远影响力,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有力抓手,正持续为广大民众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资源整合优化,织密基层医疗“智慧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打破了县域内医疗机构间的壁垒,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一方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行一体化管理、连续性服务,逐步实现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医保、绩效等统一管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共享,破解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陈旧、药品短缺、技术落后等困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技术帮扶成为常态,县级专家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手术、带教,基层医务人员有更多机会参与系统培训与临床实践,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为基层医疗注入强大动力,使基层真正有能力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分级诊疗落地,织密就医秩序“协同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有力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施行。从医疗资源优化角度来看,它打破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困局。大医院不再人满为患,基层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分级诊疗后,基层首诊发挥了“分流阀”作用,大量常见疾病和慢性病患者被合理引导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基层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充分激活。县级医院也因此能够集中精力攻克疑难重症,医疗设备、专家技术等资源得以高效聚焦,医疗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于患者而言,就医体验得到全方位提升。基层首诊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多数健康问题,比如常见的感冒发烧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能得到及时诊治,双向转诊又确保了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就医过程衔接紧密、流畅高效。

健康管理升级,织密民众健康“防护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不仅专注于疾病治疗,更注重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创新医防融合服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整合了公共卫生服务资源,能够对县域内居民开展全面的健康筛查与评估,建立起完善的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医共体模式下不断深化,团队成员涵盖全科医生、护士、公卫人员以及上级医院专科医生等,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包,包括健康咨询、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等。通过定期随访、健康宣教等方式,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转变,整体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与健康水平。

郡县治,天下安。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必将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让广大县域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新(武汉市江汉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