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智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是人口、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地区,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大规模人口和各类建筑及设施高度聚集,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威胁加大,城市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事件时有发生,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严峻考验。如何从源头上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科学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成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基础设施已成为城市的“新底座”“新骨架”,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是用数字化管理手段解决城市运行难题,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减灾防灾水平,用智慧化应对方案化解安全风险,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公共空间等重要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比如,通过推进智慧管网、智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大幅提升燃气、供热、通信等市政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对管网运行状况、道路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预警,第一时间发现故障隐患;利用泛在电力物联网、新型建筑节能智慧体系,可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综合承载力。再如,完善自然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数字化建设,建设智能化防汛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大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效率;加强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应急物资储备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则能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与协同推进,要在系统思维指引下整体推进、综合施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才能加快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这就要求住建、交通、应急、数据管理等各部门都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用好数字化手段,久久为功推进系统建设。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投融资、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探索创新,破除制约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此全面增强城市的应急响应、抗压恢复能力,为城市安全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实基础。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城市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由“盖起来”向“用起来”,变“单打独斗”为“协同高效”,加快打造出经得起风雨、稳得住压力的韧性城市。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袁伟(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群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