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内容完整、结构优化、标准科学、适时调整的市级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是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重要内容。作为财政部门青年干部,立足预算岗位,全面参与宜昌市级财政加快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通过探索应用各类预算支出“小标准”,为提高市级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为推动“大财政”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标准”压实三保支出“大责任”
三保支出是财政资金分配的责任红线,为了充分保障市级财政三保支出需求,我们严格梳理各类支出标准,制定标准政策台账,实行预算支出标准清单化管理,让三保支出预算编制有标准、有依据。
推进部门预算信息互联共享,打通财政、编办数据对接端口,无需单位操作即可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编办数据系统信息同步,提高三保支出预算编制准确性。优化经费预算编制流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自动根据单位预算基础信息与内嵌支出标准测算生成经费预算,极大减少了人工操作成本和误差,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精准度和效率。将三保支出预算编制情况,纳入部门支出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绩效标准考核单位三保支出责任,相关考核结果影响单位下年度财政拨款控制数。从预算源头将“三保支出”要求落实到位,用“小标准”压实三保支出“大责任”。
“小标准”助力预算编制“大提升”
预算支出标准建设既要切实反应单位支出需求,又必须适应当前从严从紧的预算编制要求,强化标准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此,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作为支出标准测算的重要工具,面对体量庞大的单位运行、预决算、资产、编制等基础数据,将不同要素转变为标准权重,分类分档、科学设定每一项支出科目的标准值。
目前,宜昌市级共明确了26项商品服务支出科目分项标准,每个科目依据单位职能、支出规模、工作环境、办公面积、设备结构等因素差异,划分为八个档位,对应所有市直预算单位。例如单位电费支出,在参考各单位以前年度电费开支规模基础上,综合考量单位的办公面积、用电设备功率和数量、用电频率、节能减排等因素,科学划分为八个用电档次。各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上限,由各个单位每一项公用经费支出科目所在档位的支出标准和单位编制数测算核定,并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进行设置和应用,有效实现资金分配和使用的效益最大化,以“小标准”助力预算编制精细化水平“大提升”。
“小标准”推进支出规范“大进步”
预算支出标准以部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为单位,分类分档设置,支出标准制定要反映单位实际支出需求,就必须建立在规范统一的支出规范上。同时,各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公用和项目支出概念混淆,界限模糊,导致科目使用不规范、应用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因此,通过深入单位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研读相关政策,我们在2024年更新完善了《市直部门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使用范围(试行)》,对26项商品服务支出科目的概念、使用范围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梳理归纳,例如根据日常公用和运转性支出概念,对于单位办公区域日常运行用水和非本单位人员在公共场所消耗用水(包括场馆类单位运行、市民之家办事大厅、园林管养等公共场所)进行区分,分别纳入日常公用经费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反映。根据业务类型区分打印复印纸张购买与打印设备维修耗材的科目使用场景;将定点印刷、自主印刷、固定大批量印刷等不同印刷事项分别纳入日常公用经费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反映等,均在使用范围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规范。极大的帮助预算管理人员厘清市级公用支出、项目支出的支出边界和开支范围,提高单位规范使用支出科目、编制运转类项目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以“小标准”推进预算管理“大提升”。
“小标准”服务财政管理“大格局”
我们立足服务财政治理现代化大格局,将支出标准全面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标准在项目库管理、财政评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等财政业务中的全流程应用,例如推行支出预算的标准化测算,预算单位只需录入单位基础信息,便可自动测算生成相关经费预算;提高部门对预算支出项目的谋划管理,提高项目库储备质量,有效解决部门同类支出重复编制,超额编制,预算执行率低下等问题;制定预算审核的标准化规范,为财政部门审核各单位预算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依据,极大提高了预算审核的精度、效率和质量;强化预算执行的标准化监督,单位支出有严格的标准和范围不得逾越;严格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将支出标准应用预算管理的规范性,纳入部门支出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核扣分单位扣减下年度财政拨款控制数;推动资金管理的标准化约束,基于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相关要求,结合本地财力状况,科学合理设置支出标准值,有效压减一般性支出规模,减少部门预算预决算差异,以“小标准”服务财政管理“大格局”。
未来,将继续积极担当作为,将本职工作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格局,继续完善市级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相关内容,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调配合,着力探索规划编制、宣传活动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出标准,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更好的落实三保支出责任,更大的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让“小标准”建设成为“大财政”建设的有力推手,将“小标准”的探索实践变成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的坚实脚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屈轶(“楚财先声”网评团队)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