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让“关爱”之光照亮盲人前行之路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6日22:0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盲人女博士黄莺因其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熟练的生活技能在网络走红,她和室友通过拍摄视频分享和科普盲人怎么点外卖、过马路、化妆、坐地铁等,引起了大家对盲人群体的关注。查看网友的留言,欣喜发现越来越多的盲人勇敢分享生活点滴,乐观拥抱生活;也可以看到不少网友关爱和鼓励盲人群体,帮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我国有超过1700万视力障碍人士。社会各界应多给盲人一些尊重和关爱,让他们更有信心走出家门,去拥抱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让盲人出行更加便利。一个公平的出行环境,传递的不仅仅是爱,更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中的无障碍设施完善与否对盲人的生活影响巨大。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完善盲道系统、优化公共交通设施、加强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等。比如,修建盲道应连续通畅,避免出现断开、错位等问题;公交站台应设置盲道与周边道路盲道相连接,并配备语音提示装置,实时播报公交线路、车辆到站等信息;商场、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出入口、电梯、楼梯等位置,应设置盲文标识,方便盲人进出和使用。

运用新技术,为盲人出行精准导航。科技的进步为盲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湖南省开展“人工智能+电子盲道和智能盲杖”试点项目,电子盲道和智能盲杖结合,具有路口提示、岔路提示、街道名称提示、智能路线导引、错误路线纠正等多种功能,帮忙盲人朋友们避开障碍。通过采用新技术,扩展无障碍服务的边界,用科技点亮盲人的生活。

给予人文关怀,点亮无碍之路。建立无障碍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一方面,要开展盲人出行技能培训,包括使用导盲工具、识别交通信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的指导,提高盲人的独立出行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关爱盲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盲人出行困难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自觉维护无障碍设施,主动为盲人提供帮助。比如,帮助盲人过马路、上下车,参与清理盲道等志愿服务,帮助盲人轻松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伴随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正稳步推进且成效斐然。在这样日益良好的环境与周到的服务双重助力之下,视障人士将不再被出行的恐惧所束缚,能够自由地漫步在城市的街巷,更加顺畅、自信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在追梦路上绽放出独特而绚烂的光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毛婷(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道)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