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治理“偷拍”应综合施策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8日21:1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期,一个专门打击偷拍的短视频博主火了,既因为其个人及团队较高水平地搜寻出很多偷拍的摄像头,也因为其行为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争议:面对成熟且根深蒂固的偷拍产业链,博主以自身的专业和努力,发起了有成效,但又显得“堂吉诃德”式的挑战。

客观上看,要根治“偷拍”问题,面临三难。第一难是技术壁垒高。从短视频博主的视频不难发现,偷拍摄像头体积小、布置隐秘与电路关系紧密,具有一定专业壁垒。第二难是隐蔽性强、分散性强。公共场所、经营性场所常常是受灾的重灾区,但较难发现。第三难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搜寻偷拍摄像头如同“破案”,花费精力多,但也止于摄像头,难以延伸到摄像头之后。

由此来看,如果仅仅以公共部门运动式打“歼灭战”,极可能是治疗疥癣之疾。

“毒蛇栖息之地,七步之内必有解药”社会治理问题应从社会面上找对策。从该短视频博主的打击偷拍经历来看,支持他的网友也不在少数,他的个人经历和社会面很多人的态度,已经反映出我们国家公民社会意识的觉醒,因此,应该以引导为主,综合施策对付“顽症”:

职能部门针对“偷拍”等社会面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可以发动社会组织来参与,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资金、宣传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的技术骨干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此外,呼吁与推动经营主体、社会公共场所,定期进行技术自查,消灭“偷拍”摄像头就如同啄木鸟啄出树身上的害虫,有益无害。激发机构自发解决这项问题的动力和活力。

打击偷拍,本质上是保护个人隐私,但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看哪些场所,短视频中有一些基本的元素,但如果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对社会并无长期裨益,建议将偷拍治理领域的认识提升持续鼓励,让更多人认识到危害,掌握基本方法。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套路得到普遍性认识,当技术壁垒成为日常常识,自我保护,预防偷拍就成了一件非常习以为常的事情。只有大众全面参与、人人都能“捉虫、除虫”,才有可能扭转这类“灰产、黑产”的生长生态,让其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喻潇(湖北宜昌)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