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个专门打击偷拍的短视频博主火了,既因为其个人及团队较高水平地搜寻出很多偷拍的摄像头,也因为其行为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争议:面对成熟且根深蒂固的偷拍产业链,博主以自身的专业和努力,发起了有成效,但又显得“堂吉诃德”式的挑战。
客观上看,要根治“偷拍”问题,面临三难。第一难是技术壁垒高。从短视频博主的视频不难发现,偷拍摄像头体积小、布置隐秘与电路关系紧密,具有一定专业壁垒。第二难是隐蔽性强、分散性强。公共场所、经营性场所常常是受灾的重灾区,但较难发现。第三难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搜寻偷拍摄像头如同“破案”,花费精力多,但也止于摄像头,难以延伸到摄像头之后。
由此来看,如果仅仅以公共部门运动式打“歼灭战”,极可能是治疗疥癣之疾。
“毒蛇栖息之地,七步之内必有解药”社会治理问题应从社会面上找对策。从该短视频博主的打击偷拍经历来看,支持他的网友也不在少数,他的个人经历和社会面很多人的态度,已经反映出我们国家公民社会意识的觉醒,因此,应该以引导为主,综合施策对付“顽症”:
职能部门针对“偷拍”等社会面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可以发动社会组织来参与,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资金、宣传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的技术骨干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此外,呼吁与推动经营主体、社会公共场所,定期进行技术自查,消灭“偷拍”摄像头就如同啄木鸟啄出树身上的害虫,有益无害。激发机构自发解决这项问题的动力和活力。
打击偷拍,本质上是保护个人隐私,但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看哪些场所,短视频中有一些基本的元素,但如果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对社会并无长期裨益,建议将偷拍治理领域的认识提升持续鼓励,让更多人认识到危害,掌握基本方法。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套路得到普遍性认识,当技术壁垒成为日常常识,自我保护,预防偷拍就成了一件非常习以为常的事情。只有大众全面参与、人人都能“捉虫、除虫”,才有可能扭转这类“灰产、黑产”的生长生态,让其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喻潇(湖北宜昌)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