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夯实粮食安全之基,共筑中国饭碗之稳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1日08:4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藏粮于技”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之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粮食生产的方方面面。从育种环节来看,现代生物技术的突破让我们能够精准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对作物基因进行优化组合,培育出更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抗病虫能力更强的新品种,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在种植过程中,精准农业技术大放异彩。借助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农民可以对农田土壤肥力、水分状况、作物生长态势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浪费和环境负担,保障粮食稳定产出的同时提升了品质。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则是“藏粮于技”的又一有力体现。从播种、灌溉、收割到仓储,一系列先进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型智能化联合收割机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大面积的收割作业,而且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确保了收割质量;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节水量和灌溉时间,保证作物生长水分需求的精准供应。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稳定,有效应对了农村劳动力减少等现实挑战,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藏粮于技”还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科研机构、高校与农业企业应紧密合作,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政府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攻关研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培养一支懂技术、会操作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确保新技术、新成果能够及时、有效地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让农民真正受益于科技进步。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约束趋紧等多重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藏粮于技”之路,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稳稳端牢“中国饭碗”,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根基。让科技之光照亮农业现代化征程,让粮食安全的基石更加稳固坚实,我们必将开创农业发展的崭新篇章,书写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琼(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群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