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书评:为推进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新路径贡献智慧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1日15:3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1年12月,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春娥副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特别知识产权保护》一书,以自然权利理论、健康权和发展权理论、文化多样性理论为逻辑,在比较分析传统知识法保护模式和个案保护实践样本效能基础上,提出构建土家族传统知识特别知识产权的客体、主体、权利内容、权利限制等保护制度的相关内容,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对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

该书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对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的条文比较粗糙与抽象。所以对于土家族传统知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应成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知识产权特别权利法理和经济学的交叉视角。近年来,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特别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引起了各学科的广泛讨论和关注,跨学科合作和学科交叉为该领域研究增加了新鲜血液。该书采用交叉研究视角,深入剖析了土家族传统知识面临濒危的现状,指出,在有些方面并不符合现行法律保护制度的标准而使一些不法分子的不正当利用土家族传统知识牟取利益,导致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经济利益失衡,以及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精神权利受到践踏。跨学科的学术合作,即知识产权特别权利法理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促进了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特别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深度发展,多学科研究所特有的学术优势,也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借力不同学科的研究所长协同攻关,打破了土家族知识产权研究的学科壁垒,不断向前推进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分析方法、田野调查分析法、统计与图表分析方法、归纳分析方法、法律文本分析、实证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的运用。该书采用多元的范式,研究土家族特别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复杂的社会现象,客观分析土家族传统知识知识产权缺失与法律保护现状,阐述土家族传统知识知识产权缺失的领域及主要原因,就我国土家族传统知识特别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和构建提出立法草案。实现了不同研究范式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对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为构建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特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又及时关注了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特别知识产权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扎实细致的深度研究,推动研究取得实质性的创新,提高了研究的解释力、指导力、时效性和针对性。

第三,研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该书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和观点,为国际上关于传统知识保护对话和合作提供土家族案例,更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非遗话语理论体系提供宝贵新资源。同时,提供了一个在现有知识产权框架下如何为传统知识提供更为有效保护的案例,展现土家族传统知识源流地域特色,为充实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实践提供新素材。通过评估土家族传统知识资源,为处理传统知识知识产权案件提供参考,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传统知识保护政策提供法理新依据。总体而言,研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吉和(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君(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责编:王群

【责任编辑: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