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抗洪精神是激励荆楚儿女奋勇向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9日21:4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抗洪,不只是一场与自然灾害的艰苦较量,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淬炼。在湖北这片与长江相伴相生的土地上,抗洪精神不仅镌刻在一座座庄严的纪念碑上,更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记忆深处,持续活跃在实际行动之中。1998年的抗洪斗争,留下的不只是水位线上的惊心动魄,更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自我激发、自我升华的精神密码。站在新时代的全新起点上,我们更应清晰地认识到,抗洪精神是推动城市不断前行、社会保持团结的重要动力源泉,其核心内涵依然鲜活生动,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每一位荆楚儿女去传承和弘扬。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抗洪精神所展现出的首要特质,是一种磅礴的团结力量。回溯1998年荆江大堤告急的危急时刻,干部、官兵、群众齐心上阵,日夜坚守、巡堤查险,从街头巷尾到江堤一线,一呼百应、众志成城。荆州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在堤在”的铮铮誓言。这种同心协力、全民动员的精神,深植于湖北人民的血脉。2024年湖北支援湖南华容时,荆州的应急抢险力量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开展排涝抢险工作,这正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精神的延续与传承。在城市治理日益走向精细化的当下,抗洪精神所代表的群众协同、基层联动模式,依旧是我们在面对重大挑战时最坚实的依靠。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是抗洪精神的又一核心,体现的是敢于直面挑战、敢打硬仗的拼搏劲头。面对历史罕见的超警戒水位和连续数多天居高不下的洪峰压力,数万名群众和基层干部始终坚守一线,毫无退却、毫无松懈。无论是冲在一线的抢险人员,还是默默支撑的后方力量,都凭着“多坚持一会儿”的韧劲,为抗洪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决定性的空间。这种精神并未随洪水消退而消散,而是不断被注入新的实践语境中。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困难,不再只是来自自然灾害本身,还包括突发事件应对等治理挑战。越是环境多元复杂,越需要我们保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顽强态度。只有继承并发扬抗洪中锤炼出的拼搏精神,才能在一块块“硬骨头”面前不退缩,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征程中稳步前行。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是让抗洪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关键,彰显的是一种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与必胜决心。无论是1998年抗洪时荆江大堤上长时间的高水位坚守,还是三代守闸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与付出,背后都蕴含着对胜利的深刻信念。他们并非毫无畏惧,而是在困难面前知其艰、迎其难,以咬紧牙关的姿态守护着一方平安。在新时代的洪水治理与区域发展实践中,这种精神依然不可或缺。坚韧不拔,意味着在看不到立竿见影成果的阶段也不放弃、不懈怠;敢于胜利,意味着在多重挑战下仍能鼓足干劲、砥砺前行。这种精神,正是推动湖北不断深化改革、强化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抗洪精神,是荆楚儿女在汹涌洪峰浪尖上刻下的深深的集体信仰,是一代又一代人在巨大压力之下迸发出的时代光芒。在今天,我们或许不再时常与洪水对峙,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力量,依然如同坚固的精神堤坝,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因素时最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坚实支撑。让我们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乘风破浪,书写属于荆楚儿女的崭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佳媚(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汤立毅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