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机器人挂奖牌,挂出武汉科技“硬核浪漫”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17:0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1月16日,2025光谷马拉松的赛道上,37岁的武汉姑娘熊娟冲过全马终点线。为她挂上奖牌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颁奖嘉宾,而是一台造型流畅的人形机器人。机械臂轻柔而精准地将奖牌悬于颈项,随后,一旁的便携式激光打标机瞬间刻印上她的姓名。这充满赛博感的瞬间,不仅是赛事服务的升级,更是武汉科技创新实力一次精准而生动的“路演”。

马拉松,考验的是运动员的极限耐力,而这场光谷马拉松,同时也在考验着武汉科技的“硬核”成色。人形机器人组队助威并执行颁奖任务,这绝非简单的商业秀或技术噱头,而是对机器人技术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的极限压力测试。马拉松终点区域人潮涌动,环境复杂多变。机器人需要精准识别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完成“定位—抓取—悬垂”这一系列精细动作,并确保万无一失。

这背后,是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的集中体现,是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攻坚成果的直观展示。这场马拉松证明,武汉的科技不仅是实验室里的高深论文、生产线上的庞大设备,更是可触可感、能够提升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温暖力量。

从赛道到产业,武汉科技开始“集群式冲锋”。机器人为运动员挂奖牌,只是武汉科技实力的冰山一角。当我们把目光从终点线移向整条赛道:中国信科、华工科技、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九峰山实验室等一批如雷贯耳的科研院所与高科技企业完美勾勒出一条流动的“科技产业长廊”。目前,光谷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和国内规模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为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营养基”;九峰山实验室、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聚焦前沿与源头创新,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众多高科技企业则作为创新主体,将技术推向市场。这种“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保障了科技创新能够“开花结果”。

武汉敢于将人形机器人这样的前沿科技置于马拉松这样的公众舞台,本身就体现了其鼓励创新、拥抱未来的城市气质。武汉在这场长跑中,已经跑出了漂亮的节奏。从昔日“一束光”出发,到如今点亮全球光电子产业版图上的重要一极,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不可或缺的战略力量,

去年,全马男子组冠军王涛历经失利,今年充分准备终夺桂冠;女子组冠军熊娟在身体不适下仍坚持完赛并折桂。这正如武汉的科技征程,有挫折,有调整,但始终目标坚定,步伐稳健。未来,武汉必将在全球科技的赛道上,跑出更快的“中国速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康(武汉市江岸区)

责编:刘文颖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