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我接到《是这个理》节目的选题通知,节目主题是国有企业与新时代经济发展。作为一名年轻的党校教师,平日多与课堂、书本为伴。参与这个项目,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得以走进国企、近距离接触新时代的建筑人,去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
一个如此宏大的主题,究竟应该以什么视角切入?这成了课题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调研之初,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拜访了相关部门,和编导几番商讨,初步定下了调研方向,最终将题目定为《“建”证美好》。我的内心也存在一些困惑,中建三局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它靠着什么拿下了建筑业的诸多奖项和荣誉?因何被称为“大国重器”?那些看似“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又和百姓的生活有何关联?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在调研中寻求答案。随着调研的深入,一个60余年生生不息、连创辉煌的企业,越来越清晰的展露在我面前。空中造楼机、零海拔屋、水力冲挖......这些我不了解甚至闻所未闻的专业词汇,也在一次次走访和交流中变得具体而生动起来。
在调研过程中接触到的三局建筑人,让我印象颇深。王开强,是中建三局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可以说是三局青年科研骨干的代表。他参与了空中造楼机、住宅造楼机的研制,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500米以上高楼建造的世界性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曾遭遇空中造楼机倾斜的风险,那个时候的他,心中所想是赶紧解决问题,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刘志茂,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高海拔人居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很是风趣幽默。2020年年底,他所在的“零海拔屋”项目团队奔赴西藏那曲进行原理验证,环境极其艰苦,大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回忆起这段经历,刘志茂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的乐观精神也感染了我,让我深深觉得,这一群不善言辞的人内心是多么坚韧。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去了不同的项目,对于建筑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别人觉得艰苦的经历,他们习以为常;别人觉得已经取得足够多的成绩,他们觉得还不够。在长江航运中心项目,我们见到了项目建造总监孙学涛。他和我们回忆起长江航运中心项目的推进情况。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底板浇筑持续了80多个小时,临近春节,武汉日均温度降到了零下,员工们看到彼此花白的眉毛互相打趣,苦中作乐,最终在小年的前一天完成了浇注任务。长航项目1号楼主体结构浇筑期间,项目人员通宵值班,打混凝土时最少是一天一夜,五到六天就要浇筑一次。而孙学涛回忆起这些辛苦,平淡的仿佛只是吃了一顿饭那么简单。他说,我们通宵值班是一种常态,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推脱,安排了谁就是谁。我想,正是因为建筑人的这种责任和担当,才有今日之“大国重器”吧。
这种责任与担当,不仅仅体现在新时代建筑人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上,也体现在他们的人文情怀上。在采访中建三局绿投公司黄孝河项目经理邓德宇时,我曾问过他一个问题:这个项目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他告诉我,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改善两河的水环境,切切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一点实事,这就是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在采访中,邓德宇多次提及其母校河海大学的校歌,其中有这么两句:“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毋稍弛。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邓德宇说,对于一个从河海大学出来的人来说,治水就是自己的使命,所以项目中标的时候他义不容辞地申请来这个项目参与建设,为守护这一片绿水青山发光发热。
这些人,只是新时代建筑人的缩影。在他们的背后,是无数拼搏奋斗的身影。我没法一一描述,但我知道,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建筑人,中建三局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创造新的奇迹。空中造楼机成功登顶528米的中国尊,零海拔屋攻克了高原环境下的人居环境难关,长江航运中心打造了“汉口沿江第一高楼”的新地标,黄孝河项目解决了被业界被称为“诺贝尔”级的技术难题......“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建筑的梦很美,圆梦的过程很艰难。在调研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团队的力量,一个企业的成功,靠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唯有众志成城,才能不断跨越并迈向新的高峰。
于是我想,我调研之初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有人说:“时间的长度是某种相对的东西,而精神的力量却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精神的力量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继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源于一群人继承传统、生生不息的奋斗。在调研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群人献身企业的志气,是不畏艰难险阻的胆气,是善于“攻城略地”的底气,更是“看我的、跟我上”的硬气。
参与这个课题,对我个人而言,既是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2021年底,我因腿部骨折,入院动了手术。为此,单位和社科联的领导多方协调,将项目尽量推迟配合我的时间。编导数易其稿,时常与我打电话沟通。拍摄期间因尚未痊愈,我拄着拐下工地,爬楼梯,完成了节目录制,大家开玩笑说,你这是轻伤不下火线啊。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和这些克服各种恶劣环境一次次勇攀高峰的建筑人相比,和这些起早贪黑不辞辛劳的电视人相比,我这点伤又算得了什么呢。你我都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是这时代浪潮中努力向前奔跑的一份子,无他,唯求尽心而已。过程或许存在波折,但也正是这独一无二的经历,更令我感怀且珍惜。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的际遇。唯有不怕困难、勇于开拓,方能不负时代所托。新的征程已经启航,让我们一起加油!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吕伟(湖北省委党校教师;《是这个理》第47期《“建”证美好》主讲人)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