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我们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团队以绿色旅游发展主题为缘由抵达宜昌市远安县,开启关于湖北省社科联《是这个理》节目的前期调研工作。5月10号,调研组抵达远安县,中共远安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孙明琴向调研组介绍,2018年以来,远安县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将“共守生态本底,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作为全县共识和自觉行动,坚持规划全域覆盖、环境全面提升、建设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美丽远安。经过三年集中攻坚,通过数万名干部群众的辛勤和努力,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初步形成了“村村有看点,整体有特色,连片成风景”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在乡村建设中,涌现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和动人事迹,其中龙凤村、陈家湾、左家坪最为突出,在孙明琴部长的建议下,调研组选定了花林寺镇龙凤村作为主要调研目的地。
花林寺镇党委书记汤贵华、党委副书记、镇长沈贤辉、党委副书记夏霞芳、陈红斌副书记热情的接待了调研组一行,据党委宣传委员郭莎莎介绍,龙凤村坐落在荆山南麓,始建于唐代,因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不高,常年属于贫困村。这几年,适逢全省绿色幸福村项目、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远安县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下决心改变龙凤村贫困落后面貌,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村“两委”党员干部转变发展思路,决定把祖祖辈辈留下的古朴民居、淳朴乡风、古树青山在更好地保护起来的基础上,利用全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庞家湾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发展乡村旅游。藏在山窝里的龙凤村得到了一系列优厚政策和资金支持,绿水青山的环境孕育远安乡村美丽蝶变,能人纷纷回乡创业。
龙凤村村里的石匠王李平也在政策的扶持之下归乡创业,在拈花谷民宿建设中大显身手,一炮走红,成为远近闻名的乡土工匠,并带领20余名村民组建起工程队,为乡亲们建设特色民居。据交谈了解,他把自己的顺利和成功归结于政府的扶持和基层干部的帮助。
这还要从王李平的经历说起,王李平的祖父是个“掌房师”,从小在耳濡目染之下就选择了学习木工,高中毕业之后独自奔赴广东,初到广东,举目无亲,没有熟人也没有朋友,就去了广东做建筑工,虽然苦活累活都能做,但是年轻气盛的他经常被工地的包工头刻意为难,久而久之,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不被善待的态度之下,王李平选择了辞职,机缘巧合之下辗转到了恩施,当时在蔬菜经销盛行的大趋势下,他选择在恩施的山区租下了几十亩地,开始种蔬菜,但天不遂人愿,蔬菜种植也是以失败告终。2004年,恰逢美丽乡村建设伊始,王李平听闻远安家乡的开发建设政策以及政府开始大力扶持能工巧匠的成长与发展,便毅然归乡,寻找自己成长的一片天。
在基层干部的鼓励之下,他归乡后跟随石匠师傅,学习雕刻技艺。因为远安盛产石材,王李平在给沿海发达地区供应石材的同时,也学习沿海的石材雕刻的技术。2013年,远安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景区化”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县领导带着本地“新乡贤”(具有一定技能的乡村手艺人)几次到浙江乡村考察乡村建设,其中就包括王李平,浙江一个偏僻的山村让他印象很深,那个村子的底子比龙凤村还差,但是当地政府介入建设后,短短数年,就成了乡村旅游的热点,王李平决定,要迅速学习发达地区乡建经验,然后回来结合本地的情况进行建设。
龙凤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里修建了“龙凤传奇”长寿文化馆,利用长寿文化,总结特色养生经、养生法和长寿食谱,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68人,最高长寿的老人102岁。但许多高龄老人们几乎都有的危房隐患,王李平在帮助老人们进行危房改造的同时,还要兼顾“不砍树、不挖山、不填水”的原则性问题。因此改造工程上的困难也就慢慢显现出来。王李平回忆,当时仅仅是危房改造的时候,就改造了七十多栋房子,其中也遇到过一些固执的村民,比如在崔家沟有一户并联五间房的户主崔天木老人家,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加上地基不稳,已经向东方倾斜了相当大的一个角度,从房顶垂直下来到墙基的距离已经达到了72公分,而且里面常年居住着的是两个老人,儿女已经在外成家,但凡遇到地质灾害比如说暴雨或者地震,这个房子都会有坍塌的风险。王李平出于想要保护居住者的想法,去跟崔天木老人家协商重建事宜,但是崔天木老人家家庭观念颇深,对居住了很多年的房子感情深厚不接受重建。王李平提出了几种重建或者改造办法都被拒绝了,协商无果,王李平一边要顾及村民的人生安全,一边又要保证不超过政府的财政预算,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觉,忽然有一天晚上,王李平看到钢筋承重墙的结构,灵光一现,跟户主协商,在不破坏原有民居的基础上,把危房以最低的成本改造成安全的居住环境,虽然王李平所带领的工程队在这个过程中吃了很多苦,费了不少力,改造完毕之后崔天木老人家十分满意,事情过去很多年,我们项目组再次回访崔天木老人家,户主两老直到现在都十分感激王李平。
龙凤村里有个百岁老奶奶,属于低保户,一个人无依无靠,也住在危房中,按照规定,只能做25平方米,当地政府考虑到实际情况,人性化的委托王李平为她做了50平的房子,在复建时,考虑到老人年纪大行动不便和安全问题,王李平和老奶奶商量,将倾斜的地基铲平,同时把门槛也撤了,还做了一个现代化的厨房,每次王李平路过或者见到这位老人,她都会表示感恩,说“你给我做的房子真好”。不止这一位老奶奶,在乡村建设中,涉及到搬迁或者复建的老人,村里都委托王李平做好了房子,他们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在危房改造事情之后,基层干部看到了王李平施工以及协商的能力,在坚持“绿树青山”的原则上,充分尊重王李平的想法和构思,给了王李平极大的自主权,王李平谈到施工的原则,他说早在两百多年前,龙凤村就有“同议公禁’石碑,立下了私自砍伐树木者‘罚钱一千’的村规民约。所以施工也要延续这种爱护生态的优良乡风,按照保生态的标准施工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资源,做到“慎砍树、禁挖山、少拆房”。保护现有150余栋古民居、900余亩古梯田以及古井、古树、古碑等历史文化遗产,按照“生态化、小聚居、微田园”思路,深入推进建设庞家湾精品民宿区、店子垭农耕体验区、百里荒高山康养区。
在做拈花谷开发时,为了反映古村风貌,王李平设计一条以本地老百姓做房子地基用的“基脚石”,成分是丹霞石、红砂岩石做步行道直通拈花谷的山包,因为彼时道路没有开发,周围的环境又不能破坏,所以王李平和工人们只能依靠人工将三五百斤的石头用石篮挑在肩膀上,搬运到垂直高度一百二三十米的坝上,时值盛夏,高强度的工作和炎热的天气,让工人们只能穿背心短裤,虽然苦虽然累,石篮的绳子把肩膀上的皮都磨掉了,但是在现场也没有听到谁抱怨什么,只有统一力度和步伐的那一声又一声“嗨哟嗨哟”的口号回荡在山林。王李平总结到,之所以这么能吃苦,不是因为收入可观,他认为更多的还是对于家乡的热爱和赤诚之心,他们都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能让家乡变得更美好。这件事情被当时驻村的工作队,村挂职书记知道了,也到工地上参与其中搬了一块石头,觉得工人都太不容易了。而在做坝上的亭子时,同样为了保护生态,机械不上去,全部靠手工打造,连石头都是靠手工,仿造着以前传统石块儿的样子凿刻成固定大小,再运输的。这个大家齐心协力保护家园生态的场景,王李平至今回忆都非常感动。
除了保护自然生态,在龙凤村的建设中,王李平还非常注意保护村里的历史风貌,远安县拈花谷民宿位于花林寺镇龙凤村三组的庞家湾,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这里绿水青山,空气优良,蓝天白云近在咫尺拈花谷有6个年代久远的四合院,保存比较好的只有3个,另外3个残破不堪,王李平对这3个四合院,按照原有建筑的风貌,墙面使用本地材料“黄土+糠壳”,混合黏胶刷在墙面,房顶用杉木平板,油毛毡铺底,做防水、定瓦条、盖上小瓦,复现了损毁的建筑,使得这片建筑群古色古香,浑然一体,而在民居的室内,王李平充分的考虑了现代生活的需要,采用传统的手法,进行了现代化的设计处理,方便了来访的游客,室内室外都有有机建筑的风格特征,很好的反映了本地的地域文化。明清时期的天井民宿,青石小道的四通八达,庞氏族人的繁衍生息,融入当地传承久远的皮影文化,结合现代化的酒吧烧烤建设,整个景区犹如一副优美的山水画卷,让人迷醉。
旅游业是如今龙凤村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各层党组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远安县和花林镇的支持下,村“两委”一边对村子所有的危房进行改造,一边决定利用全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庞家湾保存完好的民居发展乡村旅游。提到最初村里的状况,村书记薛明华叹气到,龙凤村原本是贫困村,土地贫瘠,海拔差大,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离开了村子到外地谋生,村子里留下最多的就是广袤的山林、荒废的梯田、古老的民居以及年纪大的老人。“一开始村里蛮多人都反对我,还有一些其他的村书记背后偷偷笑话我,说我异想天开。”尽管如此,薛明华依然下定决心要将龙凤村打造得越来越好,他先是说服了村里的干部成员,再挨家挨户去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薛明华还介绍到,自己与团队将店子垭那荒废的600多亩的古梯田重新打理后种上了石榴及核桃经济林木,在其间又种上鲜花,一到鲜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鲜花吸引了周边的游客,让龙凤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点。
从决心发展龙凤村的民宿旅游项目开始,薛明华便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现时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将空闲的房子从农户手中收租过来进行整体经营,他介绍到自己之后联系了王李平来修缮这些闲置房,最终21栋古民居实现了修旧如旧的统一改造。改造完成后又联系各地招商引资,在2017年旅游专业合作社收益11万多,让村民看到了通过民居出租、景区工作等在本地工作赚钱的希望。“我其实做过两次心脏搭桥手术了,但是我觉得目前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大好契机,我的心愿就是带领村民继续向前奔。”虽然自己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但谈起自己的心愿,薛明华想到的仍是村民未来的美好生活,这也让我感触良多。
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龙凤村的村貌获得了天翻地覆的改善,龙凤村不再是是多年前封闭的贫困村,而是充满“绿水青山”的新农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在于优秀乡风的传承,过去龙凤村,不少村民整天无所事事,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居住环境的大幅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惊人的变化,村民们的闲暇活动变成了打理院子、设计盆景还有健身,环境变好了,民风、村风和乡风获得了极大的改善,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睿智(三峡大学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是这个理》61期主讲人)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