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夏天,奶奶的茶馆开业,很简陋很普通,说是茶馆,其实就是在柳赣路武穴梅川困龙村段(现220国道)自家田埂上爷爷用稻草搭建的一个小草棚,每天早上五点左右奶奶就起床烧开水泡茶,然后用扁担一头挑着小八仙桌和椅子,一头挑着水壶、开水瓶和茶杯,八点前奶奶的小茶馆就算正式开业了。当时国道过往车辆特别多,特别是货车司机经常会停车歇脚喝茶吃瓜子,一待就是二十多分钟,奶奶也算是个“女老板”。
自那时起,智商、情商和钱商就开始在我脑海生根,也经常跟着奶奶“混江湖”,卖茶倒水称瓜子,收钱答恩 ,地地道道的“小老板”。也因小时候长得可爱又机灵,深得过路司机称赞,经常有司机开玩笑说带我去大武汉当上门女婿,奶奶也因小茶棚而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他们还经常带来大武汉好吃的糖果给我,也因为这些缘分后来才引领我们全家走进了大武汉。
自打记事起,奶奶的形象就深深地留在我记忆里。奶奶不是父亲生母,父亲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生母就病逝了,后来爷爷没办法才为父亲取了后妈,也就是我后来的李奶奶。奶奶一生没生儿女,有了父亲一个儿子,还抱了一名养女,自从奶奶进了家门,生活逐步好转。虽然父母对后奶有看法,但奶奶的商业智慧、勇闯精神、良好形象、一流口才、戏曲艺术等时刻教育引导和深深影响着我们家族,打小更在我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奶奶经常教育我,不做生意光靠种田一定没出息,要读书,要做生意,要到大城市去。
奶奶的小茶馆一般是在春夏秋季开业,冬季因天气原因就歇业一段时间。此时奶奶也不闲着,提着小竹篮到困龙小学和松阳中学门口卖瓜子、花生和方块酥。虽然有时感觉担心同学瞧不起我,但是我还是毅然去帮奶奶当推销员,带同学去捧场,饭点儿为奶奶端去热气腾腾的饭菜,因为自那时起,我就开始爱上了经商,也经常问奶奶好多赚钱的行当。可能是因为奶奶的引领,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了一种思维——商业思维。奶奶说合法经商,强家致富,愿孙儿将来成为一个富裕的人。
奶奶的小茶棚,引领着一家人的思维和格局。自那时起,父母也开始从农业的视野中走了出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世代为农家庭的定式思维。母亲在1989年时作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把心一横,一口气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猪、牛、鸡,处理完了田地,跟随舅舅远赴浙江成为第一代打工人,我也在学校过起了自立的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也把对父母的思念化成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只有学习才能走出大山出人头地。后来我高分考取了武穴师范,进修了本科,当上了老师,边教书育人,边策划商业经济体,从“黄冈试卷网”到“庆典主持人”,从“百乐门歌手”到“大唐婚庆”,从“教育信息化科研成果转化”步入“房地产经济风口”,从“县市经济思维”转向“省城经济思维”,甚至走向全国,走进智能互联网,从开始的“一个人单打独斗”到“一群人团队作战”等。做到了家中无闲人、账上无闲资、村中无闲土、城里无闲房、生活无闲空。
奶奶的小茶棚,只是一个商业微载体而已,但是从小茶棚上,我发现了商业经济动作的五要素:一是天时。夏秋天热茶棚生意就好;二是地利。国道边摆茶馆货车多司机疲劳歇歇脚喝杯热茶轻松驾驶;三是人和。奶奶待客非常热情并深得司机欢迎人缘好老主顾多所以生意就好;四是守法。大道至简商道筹信合法合规经营越做越旺。五是创新。市场上什么东西最适合配茶食就为司机提供什么茶食,如方块酥、咸鸭蛋、咸花生、傻子瓜子等。茶也分六道,不同季节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喜欢喝不同茶品。创新思维是奶奶商业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奶奶常说:如果总是老三样,会把客人喝走的,必须创新,让司机每次都有走过路过必须喝过才能走的思维定式,想办法用茶留住老客户才是最重要的,以质取胜,以新制胜。
小茶棚大文章,奶奶就是用“天时、地利、人和、守法、创新”十字文章实现了家族“农商转换”。父亲在奶奶的影响下,先后也从事了十多种商业活动,补鞋、贩树、卖肉、副食批零兼营、贩谷换花草子、尼龙纸换糖、炸米、皮革、地产、婚庆等,把家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些美好的结果,肯定离不开奶奶的小茶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忘不了奶奶,忘不了茶棚,更忘不了党的恩情,改革开放,国富民强,带着致富,共同致富。
作者:阮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