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读编往来

周丽玲:诗画鄂城载乡愁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15:0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大学)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从长沙来到湖北任教的高校教师,此次有幸参与鄂城区首届主题网络评论大赛启动仪式及调研活动,着实令我受益匪浅。在活动中,我不仅感受到鄂城区将非遗保护与网络评论创新融合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实地走访深刻体会到这座城区在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中迸发的勃勃生机。

当我在孙权广场触摸吴都城墙的温度,在贺龙军部旧址纪念馆聆听红色铁流的回响,在峒山村樟树林间感受乡愁记忆时,鄂城,这座将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旅创新完美结合的城市,让我为之惊叹。既惊叹于鄂城文化底蕴的深厚,更感动于鄂城人守护文明根脉的接续担当。

行走鄂城,犹如翻阅一部立体的文化典籍。三国古都的雄浑、万里长江第一阁的沧桑、西山松风阁的墨香,葛洪中医药的康养,多元智慧交织成独特的文化密码。更令人欣喜的是,鄂城并未将历史封存在博物馆中,而是处处都透露出融合思维。譬如,雕花剪纸的匠人将楚风吴韵刻入现代生活,活态传承的“汉龙舟”锣鼓在长港水面激荡千年回响。鄂城人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文化自信,在于让传统活在当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主席的诗句勾连起鄂湘两地的文化情缘。当我站在西山武昌楼上远眺武昌鱼源头樊口,在峒山村遇见乡愁书屋,终于读懂鄂城将文化IP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深意。这里既有观音阁文化周对历史符号的现代表达,又有“樟王节”对生态文明的创新诠释,更通过“鄂城青年沙龙”培育着文旅融合的新生力量。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鄂城的乡村振兴令人耳目一新:峒山村用“家门口创业”理念唤醒沉睡资源,华伍村借滑翔伞基地开辟生态价值转化新赛道,就连四峰山上的和美乡村篮球赛,都成为展示优秀农耕文明的活力舞台。这种“记得住乡愁”的发展哲学,与长沙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中保留传统村落肌理的理念异曲同工。

参与此次网评大赛探访活动,深切感受到鄂城构建文化传播新生态的雄心。当非遗传承人展示糖角头制作技艺、“松风阁杯”书法大赛作品、吴都·乔街频频火出圈,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开放的现代姿态拥抱现代文明。正如长沙“夜经济”通过短视频引爆全国,鄂城也在用“武昌鱼故里”的新媒体叙事,书写着Z世代的文化认同。

网络评论大赛的举办,恰似为文化传播安装上了强劲的引擎,让更多人可以在数字空间认识鄂城、读懂鄂城。期待鄂城继续以文化为帆,在守正创新中驶向更广阔的蓝海,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县域样本。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丽玲(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湖北大学)中心主任)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