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读编往来

【读编往来】解天宇:何惧“连滚带爬”,迟早“从从容容”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6日16:5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我是今年7月入职的,屈指算来,网评已伴我走过了3个月的奋斗时光。相较于其他网评作者,我自认为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优势,就是走了不少弯路,踩过很多坑,受了好几次“批评”,好在最终在跌跌撞撞中找准了提升的方向。

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还不知道网评是何物之时,就学着网评高手的文章样子仿写,结果是照虎画猫,第一篇作品就被打回来了。最初我也不知道怎么联系平台编辑老师,后来是前辈告诉我,编辑老师都比较忙,时不时的要催一催,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朋友推介,我加上了东湖评论编辑老师的微信,开始督促编辑老师看我的稿件,就是这时不时的催一催,让老师感受到我这个网评创作“小白”的写作热情,对我的作品给予了很多指导,甚至对存在的低级差错予以“批评”,现在想来,这些对我的写作提升很有益处。

因此,我现在特别关注文章的内容和质量,至于文章能不能刊发,何时刊发,刊发在什么栏目,都不是作为一名作者该考虑的问题。作者理应对每一篇署名文章负责,确保交给平台编辑老师的作品没有错漏,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远比写作本身更重要。

不少网评初学者或多或少都有急于奔跑的想法,到处打听,到处查阅,希望有捷径可走,希望有秘籍可看,实际上这是一种惰性思维。网评写作是一项细水长流的事,不能仅靠别人指导,关键是自己应有内驱力,主动从学习优秀作品,模仿优秀作品开始。其实在学习优秀作品后,我猛然发现,第一篇作品不仅仅是格式问题,而且内容冗长,行文拖沓,表达过于书面化。这些症结,都是我在反复精读优秀作品后反思总结的。

此外,网评写作不是一个人的“静夜思”,而是一群人的“大合唱”。仅凭个人热情,难以坚持,这个时候,与相同热爱的优秀作者交流,特别有意义。尽管学习网评写作三月有余,但我非常感谢刘金辉老师,特别是在我第一篇网评迟迟打磨不好的时候,他如同脚踏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用审阅模式提了很多指导意见,还细心的做了具体的修改示例,我对照着他提的修改建议,重新布局了文章的结构,改变了语言表达的风格,反复的打磨,终于刊发了第一篇,这种激动和成就感是很难用语言形容,我只觉得——我行的,我也可以表达思考和观点。

得意不可忘形,网评写作是一个持续磨砺提升的过程,蹦跶蹦跶的急躁之心要不得。越是深入进去,越觉得学无止境,所以每一次创作,都应葆有敬畏之心。譬如,文章中涉及到数据的,一定要确保准确性,数据来源权威,文章的观点就更具公信力。记得,我的第一篇作品,引用了权威网站的上半年GDP增速,在完成后进行核校,发现搜索的2025年,但是权威网站新闻却是2024年发布的,所以文章里出现“今年”等字样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再看看发表的时间,不要一看到权威网站就着急忙慌的拿来引用,而不注意核校细节。写作不怕“犯错”,最怕不认真,草草的完成,时间也花费了,最终却毫无效果。

尽管我的网评写作水平离“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我庆幸这三个多月的“连滚带爬”,让我知不足,知前路。非常幸运能加入“西北湖学社”这样一个纯粹的写作团队,幸遇每一位有热情、有思想、有毅力的优秀作者朋友,从他们的滚烫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中,我看到了我们江汉区光明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解天宇(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江汉经开区管委会)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