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观点:谁来拯救被网游“围猎”的青少年?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8日10:38 来源: 荆楚网

“竖屏聊天和直播,横屏王者加吃鸡”。短短14个字基本涵盖了不少人使用智能手机休闲娱乐时的状态。而对于未成年人和部分成年人来讲,横屏玩游戏基本成了他们使用手机娱乐时的全部。“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打游戏。”在北京一家公关公司上班的郑宇(化名),这样形容他的弟弟的日常生活状态。尽管郑宇的弟弟还在上大学,“但他天天只想着打游戏,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1月7日法制日报)

网络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标志,不但让我们的工作更快捷、更高效,而且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可以说,网络就像一个“万花筒”,对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诱惑。然而对未成年人来说,这种诱惑恰恰又是“致命”的。

近年来,一些未成年因“触网”而受伤、早亡、犯罪的报道屡见报端:8岁男童,模仿视频,误伤弟弟;15岁深圳少年,昼夜上网,心疾猝死;渭南市3名少年,为筹网资,持刀抢劫……而与之相比,更严峻的是网络游戏的盛行,不但让一些“游戏成瘾”的少年视游戏为“生命”,将课业学习、休闲社交、家庭生活等置之脑后。更有甚者在不良网络信息的长期“熏陶”下,造成价值观走偏,为了买“装备”、“升级”而不惜采用撒谎、欺骗、偷盗等手段榨取父母亲朋的钱财……

凡此种种,不但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身体及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更是给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可以说,“游戏成瘾”已经成了“网瘾”中最难治愈的一大“毒瘤”,如何戒除青少年网游“鸦片”已然成为整个社会的“心结”。

客观来说,青少年“游戏成瘾”有着复杂的因素。从“网外”来看,法律管理乏力、家长引导不当、青少年盲从追求是一方面。而从“网内”来看,也不乏一些游戏企业罔顾道德底线,为了诱导青少年成为“铁杆粉丝”而不惜降低游戏门槛,在角色、道具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还以抽奖、排位赛奖励等“诱人”因素不断“鼓动”自制力弱的青少年在游戏世界里“争分夺秒”“越陷越深”。

从源头来讲,为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国家文化部在2017年已然印发《规范网络游戏运营》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要给未成年人的消费设限,并限定游戏时间,屏蔽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场景和功能等。鉴于此通知,一些网游企业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设置了包括自动锁定、内容过滤等具有防沉迷功能的管理工具。但从现实来看,对一些“身经百战”的“资深”玩家来说,所谓的防沉迷功能,也只不过是一块毫无意义的“遮羞布”,轻易就能“破解”。由此可见,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把好“游戏”沉迷关口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面对缺乏自律、漠视责任的游戏企业来讲,部门监管能力与手段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讲,我们无法倒行逆施,拒绝网络的使用,也无法将游戏完全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剔除,因此正确的教育引导显的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家长来说,要清楚的认识到,每一个“游戏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因此更应该反省自身,让教育监管责任及时补位,更多地陪伴孩子、关爱孩子,多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紧张、压抑的情绪能够及时得到缓解。与此同时,要在日常中引导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做到防微杜渐,将孩子的“瘾”扼杀在萌芽状态。

而同样至关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已经有网瘾的孩子,如果只是一味的禁止、苛责甚至打骂则更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要在感情上给予孩子更多关注,针对“游戏瘾”不同的轻重程度,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精神引导、心理疏导,陪伴孩子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体会现实生活的美好,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信心和上进的勇气。只有如此多方“用药”,才能帮孩子早日走出虚幻世界,祛除孩子“心魔”,解开社会“心结”。

稿源:荆楚网

作者:褚文静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