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观点:消费再回暖,也别把商家当“韭菜”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9日10:34 来源: 荆楚网

国家统计局将于本周四公布去年12月CPI和PPI数据。从目前预测来看,CPI将平稳收官,但PPI同比涨幅或重返1%附近。去年下半年以来,月度消费数据时有波动,但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多数机构预测,去年12月消费增速或出现小幅回升。(1月8日上海证券报)

2018年过去,消费降级之惑似乎答案渐次明晰,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确定为2019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供给侧改革是走升级的路子,消费端发展则是服务下沉。不久前发布的《2018年阿里本地生活数据》同样肯定了这种静水微澜的变化:三四线城市保持高活力的增长,生活类订单需求旺盛,本地生活消费持续升级。本地生活垂直而细分,靠“口碑”,更靠“平衡博弈”。

消费强劲、市场向好,终究要兑现到柴米油盐的日子里去。具体而微的表现,就是消费者能买到“物美价平”的商品,而商家亦能赚取价值相当的利润——这是价值规律的圭皋,亦是市场经济的遵循。在欣喜于消费回暖的态势中,我们大抵能看到两个变化:一是消费者权益与自由越来越得到保障;二是数字化硬件越来越让人惊喜。不过,商家在“互联网+”的进程中,与平台之间的博弈权与话语权越来越弱化,已然成为值得警惕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是1月4日,央视点名批评美团外卖佣金上涨。据央视新闻的报道,广西南宁的商家与美团外卖合作时,佣金是15%,后来调到18%,如今又上调到22%,让商家们深感难以为继。

市场交易,你情我愿。价格在供求关系中形成,佣金或者成本也是“周瑜打黄盖”的事情。不过,话分两头:比如有的平台在积极推动线下商业数字化,让线下商家的经营模式逐步摆脱粗放经营,增收节支;但亦有平台在利用其占有大量消费者资源和订单量大的绝对优势,滥用着支配性的市场地位。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指望所有平台都能如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那样拿出“就业暖冬行动”反哺大商家、小店铺,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不让中小微商家沦为平台方眼里一茬接一茬的“韭菜”,仅仅靠粗放的市场自治恐怕是不能完成的任务。道理很简单,比如2019年1月,新电商法正式实施,严禁商家二选一等提上议程;然而现实生活中,逼着中小微商家在平台上“二选一”的操作屡禁难止,忍气吞声还是揭竿而起,商家总是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与身段的。于此而言,职能监管显然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商家活得好,平台才可持续;商家有钱赚,消费才有保障——市场没有永远吃亏的主,买卖也不可能让谁一直占便宜。平台需要竞争,商家不是“韭菜“。数字经济释放了消费潜能,电商平台赋能了传统商业,在消费回暖的时候,抛开商业集结、生态协同、数字力量驱动等高大上的议题,回归买卖之间的平等与公平,像关注民营经济一样关注中小微商家店铺,防止大平台之权被滥用,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民生之需。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邓海建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